光荣岁月——米格-19(MiG-19)简史(48)
架,全部都配属北越空军第三联队。由于拥有出色的爬升率和加速性能以及威力巨大的机炮,F-6 非常适合北越空军采用的“打了就跑”的战术。
1972 年 5 月美国恢复对北越的轰炸后,F-6
与美军战斗机发生了第一次空中对抗,1972 年 5 月 8 日,在美军发动的“后卫 I”大规模空袭中,美军第 13
战术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巴顿.P.克鲁少校和凯斯.K.琼斯上尉驾驶飞机在河内上空用一枚“麻雀”导弹击落了一架 F-6。但是很快美军飞行员的恶梦便开始了,1972
年 5 月 10 日,美军第 432 战术侦察机联队的飞行员鲍勃.劳治少校和罗杰.罗克尔上尉驾驶一架
F-4“鬼怪”战斗机前往执行对保罗.杜梅大桥的侦察任务时被北越空军的两架 F-6 击落,飞行员鲍勃.劳治少校当场毙命,罗杰.罗克尔上尉弹射跳伞后东躲西藏,在
23 天后被美军搜索队救回。同一天北越王牌飞行员乐桑岛和李多苏(音译)的 F-6 双机编队击落了另一架该中队的 F-4E,飞行员 J.哈里斯上尉和
D.威金森上尉丧命。在空战中,北越飞行员以自己独特的战术与美军周旋,他们常常趁美军飞行员不备突然发起攻击,在美军编队中造成混乱并寻找机会攻击飞离编队的美机,在美军晃过神来之前便完成攻击退出战斗。这种战术让美国人在北越上空吃尽了苦头。
1978 年,孟加拉国空军接受了 24 架巴基斯坦空军库存的
F-6,这些飞机被编入了该国空军驻吉大港的第 8 和的 25 中队。接着孟空军又得到了第 2 批 16 架 F-6。孟加拉国空军的 F-6
采用与巴基斯坦空军一样的灰色迷彩涂装,机头处和垂尾上都涂有黑色战术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