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岁月——米格-19(MiG-19)简史(47)
的大修厂,工厂就建在卡马拉的巴基斯坦航空联合体内。在这座工厂建成之前,巴基斯坦的 F-6 战斗机必须用船运回中国大修,而这一过程常常要耗费近近 2
年时间。1980 年 11 月 8 日,该厂开始正式运行,在执行大修任务的同时,该厂还可生产约 60% 的 F-6
备件。卡马拉厂建成后不久,巴基斯坦人研制出了一种 1,140
升的机腹保形油箱,从而节省出了机翼下的两个挂架用于其它武器。中国空军不久后也采用了这项巴基斯坦人的发明。

机腹保形油箱
1978 年,中国以优惠价格提供给巴基斯坦 125
架歼-6,与前一批相比,这批飞机垂尾根部安装了减速伞舱。巴基斯坦共有第 15、第 17、第 23 和第 25 四个中队装备了中国产 F-6
战斗机。这些飞机与中国本国使用的 F-6 有不少区别,巴空军的 F-6 采用了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的 Mk PKD10
弹射座椅,右侧座舱后的天线杆被移到了机头右侧,此外两侧翼下还各有一个 AIM-9“响尾蛇”导弹发射架。这些改进都是在巴基斯坦的卡马拉大修工厂进行的。
在巴基斯坦空军引进了 F-16 和 F-7P 战斗机后,F-6
战斗机开始逐渐从巴空军一线部队退役,但是由于 F-6 的出色爬升率,巴空军在每个机场都保留了几架 F-6 以对付敌军的突然袭击。
1965 年中国培训了一批北越飞行员,次年北越空军得到了第一批中国援助的 F-6
战斗机,1968 年美国宣布停止轰炸北越后,中国又向北越提供了一批。北越的 F-6 数量很少,从未超过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