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机的诞生——记米格-21(MiG-21)的发展过程(27)
MiG-21US
1971 年,米格-21UM(69 号机)投产,机上安装了 AP-155 自动驾驶仪和
ASP-PFD 瞄准具。垂尾根部背鳍整流罩上安装了 R-832 无线电台的天线。该型机同样由第比利斯厂生产。

MiG-21UM,垂尾根部背鳍整流罩上安装了 R-832 无线电台的天线
双座型机具有很好的飞行性能,其速度和操纵特性并不次于单座作战型,双座型的一架试验机(国际航联登记名称为 E-33)创造了一系列世界女子飞行纪录。1965 年
5 月,H.普罗哈诺娃飞出了 24,336 米高的动升限(全世界至今尚无其他女子飞到这一高度)。一个月后,L.扎伊策娃又创造了 19,020
米的世界平飞高度纪录。
1974 年,S.
沙滨茨卡娅在两次飞行中创下了四项爬高世界纪录。同一年秋,她在经减载改装(卸去武器和部分设备)并增装两台固体燃料助推火箭、以增大加速起始段的爬高角度的双座型机上,又破了自己创下的世界纪录。这架飞机国际航联的登记名称是
E-66B。
米格-21 教练型在华沙条约各国空军使用了 20 多年.还交付给使用米格-21
型飞机的许多国家、1964~1968 年,莫斯科“劳动旗帜”厂生产了 66 号机的出口型,而 1966~1970 年,第比利斯厂则生产米格-US
的出口型(68A 号机)。
米格-21UM 亦由第比利斯厂生产,其出口型与基本型几乎无差别,交付给不少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