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机的诞生——记米格-21(MiG-21)的发展过程(15)
米格-21F
一投产,设计局就开始设计新改型米
格-21P 截击型(E-7),机上装了苏-9
截击机采用的 UL-30T 雷达
在米格机上这种雷达称为 RP-21,由于雷达天线较大,为此,飞机机头加粗。60 年代中期,已有三架米格-21P 试验机投入试飞。第一架 E-7-1
于 1958 年首飞上天,而第二架 E-7-2
则于 1960 年 1 月完成首飞。这种机
型的机炮去掉了,仅备两枚 K-13 空
空导弹。
E-7 仍采用 SK 型弹射座椅。机
上装了“大气-1”型指挥系统的“蓝天”型机载接收机,这样,飞机可借助机载
雷达在其作用范围内自动搜索目标,
也可由地面引导搜索目标、由于去掉
了机炮,尽管机头结构改变并新装设
备,飞机的起飞重量并未改变,飞机带
两枚 K-13 导弹,带 2,380 升燃油,其起
飞重量为 7,400 公斤。飞行性能没有
改变,但试飞中发现,其作战半径不
足,而且雷达的作用距离也不够。
设计师们设法增大载油量。还在
1961 年,为了用米格-21F-13 的第一架试验机 E-6T-1 创造世界飞行高度
纪录,飞机换装了推力更大的 R-11F2-300 发动机,机身腹部增装了液
体助推火箭 U-21,为此,把座舱管的
背鳍加大,内增装一个 170 升的燃油
箱。试飞之后,决定把新型发动机和
背鳍油箱两项技术用于米格-21P 的
改进型。这样,在 1962 年出现了装 R-11F2-300 发动机和 RP-21 雷达的新
型飞机米格-21PF(E7M),并于 8、9
两月完成了工厂试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