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机的诞生——记米格-21(MiG-21)的发展过程(11)
第一批生产型米格-21F,工厂代
号为 E-6T 或 72 号机,在 1959 年共生
产了 30 架
第一批生产型米格-21F,工厂代
号为 E-6T 或 72 号机,在 1959 年共生
产了 30 架,1960 年高尔基城工厂生
产了 69 架,此后随即停产,而改生产
新改型机米格-21F-13 或称 74 号机。
米格-21F-13
米格-21F-13 翼下改挂两枚 K-13(R-3S)空空导弹,为此,机上的左侧机炮
去掉。这种 K-13 导弹是 50 年代中期
完全按美国“响尾蛇”导弹仿制的,并
在米格-19 飞机的几种改型上试射成功,成为这些飞机的制式武器。
1959 年,几架 E-6T 试验机同时
进行试飞,第二架试验机 E-6T-2 则着
手研究翼尖带 K-13导弹的技术,为
此机翼平面形状略有修改,从机翼中
部到翼尖部分的前缘后掠角从 57º减
小到 48º,翼尖还切去一段。装上导弹
发射架 APU-13。这种至今仍采用的
带弹方案,苏联从 1960 年 9 月到 1961
年 4 月,在 E-6T-2 上进行广泛研究,但
设计师并未决定把这种翼尖带弹方案
用于米格-21F-13 上。
1960 年,高尔基城工厂的米格-21F 的生产线改产米格-21F-13,当年
就生产了 132 架,1961 年生产 272
架,1962 年生产 202 架。1960 年,莫
斯科的“劳动旗帜”厂也开始生产米格-21F-13,但 1962 年,这种飞机在两家
工厂就停产了,以便改产新的改型机。
苏联生产的米格-21F-13 部分卖
给了波兰、捷克、东德和中国,而且对
销往捷克和中国的作了一些更改。这
种机型也出口到阿拉伯国家,并参加
了 1967 年夏季的阿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