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败者为王——诺斯罗普/麦·道 YF-23“黑寡妇II”战斗机(51)
进行
AIM-120 发射试验的 F-22。与之不同的是,YF-23 没有采用弹射模式,而采用了挂架外伸发射模式
除了空空导弹外,M61“火神”航炮仍然将作为 ATF
的固定武器。YF-23A 上并没有安装 M61,但按照设计方案,航炮将安装在机身右侧,主武器舱上方。
可维护性设计·维护口盖·舱门
ATF
是第一种在设计之初就提出可维护性指标的作战飞机,也是第一种在设计阶段就邀请机务部门参与的战斗机。美国空军如此重视 ATF
的可维护性,很大程度上是受当年 F-15A 的影响,F-15A
刚刚服役时,故障层出不穷,飞机频频趴窝,被人称作“机库皇后”,美国空军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对于传统飞机来说,维护口盖在机身表面的覆盖率是衡量其可维护性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覆盖率高,意味着机载设备可接近性好,机务人员不必将时间消耗在无用但必需的工作上。最典型的就是为了接近设备
A,必须先拆下设备 B、C、D……;处理完后再按相反顺序装回去,而 B、C、D 其实对于 A 的维护毫无意义。但是,对于隐身飞机来说,情况完全不同。表面波的存在,使得机身表面任何开口都可能严重破坏飞机隐身特性。因此,“非必要绝不在机身表面开口”是当前隐身飞机设计必须遵守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改善飞机的可维护性呢?途径之一是采用集中处理的方法。不再是哪里有需要接近的设备就在哪里开设维护口盖,而是确定一个集中区域,将接近最频繁、维护量最大的设备全部集中到那里,以一个大的维护口盖来解决。途径二是建立在途径一基础上的,即尽量利用飞机必需设置的舱门作为维护口盖。例如武器舱、起落架舱,这些舱门都是必须设置而不能省略的,如果将需要维护的设备或接口集中到武器舱、起落架舱内,那么甚至可能不必在机身表面再开设其它维护口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