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败者为王——诺斯罗普/麦·道 YF-23“黑寡妇II”战斗机(27)
设计特点
YF-23A 展现了与 YF-22A 完全不同的设计概念,也体现了诺斯罗普/麦·道设计团队对未来空战要求的理解。
总体布局
YF-23A 的总体布局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当初诺斯罗普概念设计方案的特点。其菱形机翼加 V
形尾翼的布局,介于传统正常式布局和无尾布局之间。单座,双发,中单翼,腹部进气。
和 YF-22A 一样,YF-23A 最终并没有采用呼声一度颇高的鸭式布局。事实上在 1986
年方案投标阶段就能看出美国人的选择倾向了。七家公司的方案无一采用鸭式布局。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受了几年前七巨头讨论会上通用动力的影响,哈瑞·希尔莱克说的:“鸭翼最好的位置是在别人的飞机上。”

源自 F-16 的“狮”也继承了F-16
大迎角配平困难的特点,并且由于改用鸭式布局进一步增大了配平难度,终其一生未能解决。F-16 自 BLOCK 15
开始也加大了平尾以增强配平能力
拒绝鸭式布局的原因之一是配平问题。如果按照能够进行有效的俯仰控制原则来设计鸭翼,那么鸭翼就无法配平机翼增升装置产生的巨大低头力矩。如果需要配平增升装置,那么鸭翼必须增大,对机翼的下洗也随之增大,反过来削弱了增升效果。而且为了防止深失速,可能还需要增加平尾。另一方面,从跨音速面积律来说,大鸭翼很难满足跨音速面积律的要求,增大了机身的设计难度,也增大了超音速阻力,这对于强调超音速巡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