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败者为王——诺斯罗普/麦·道 YF-23“黑寡妇II”战斗机(20)
F/A-18 的主起改装的;前起落架则是直接用 F-15 的;座舱设备照搬了 F-15
的,但只装上了必须的仪表,包括多功能显示器在内的一些昂贵而非必要的设备则全部取消;虽然空军已经在 1987
年宣布取消采用反推的要求,但诺斯罗普并未修改原始设计,于是使得 YF-23A
的后机身(特别是发动机舱)明显大于实际需要的尺寸,当然也带来了额外的重量和阻力;只设计了主武器舱(挂载 AIM-120
导弹,当时并未考虑对地攻击),格斗导弹舱甚至只停留在纸面上。YF-23A
机上也没有装备任何非必要的航电设备(包括雷达、电子对抗系统等)。按照诺斯罗普/ 麦·道的计划,完整的航电系统将装在威斯汀豪斯的
BAC-111
飞机上进行测试。虽然说空军提供的经费不足,但诺斯罗普这种省钱法必然会对后来的评估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后机身和格斗导弹舱的问题,牵涉面较广,工作量大,增大了研制风险。在空军看来,就是我花了钱,但是还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大约
10 年后,波音在 X-32 上重蹈覆辙,试飞设计与目标设计不一致成为 X-32 落选的主因之一。而对于 YF-23A
来说,最后空军宣布其失败的官方理由之一就是研制风险大。就实际情况而言,其风险主要不是来自这里,但诺斯罗普的省钱法毫无疑问是为此作了一定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