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败者为王——诺斯罗普/麦·道 YF-23“黑寡妇II”战斗机(18)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第一代“黑寡妇”:诺斯罗普 P-61夜间战斗机。对于中国航迷来说,它之所以闻名,一是作为美国第一种装备雷达的夜间战斗机;二是现在 P-61 仅存 2架,其中 1 架就在北京航空馆诺斯罗普之所以选择麦·道作为合作伙伴,主要原因之一是双方在 VFAX

计划中曾经合作过,不过双方地位的变化让诺斯罗普不是很高兴就是了。但麦·道在军用飞机的研制经验方面,勿庸置疑要比诺斯罗普丰富的多,当时空军的主力

F-15 就是麦·道产品,而 2 年前结束的 DRF 选型也是麦·道 F-15E

胜出。这是空军选型时必然会考虑的有利条件。对于麦·道来说,诺斯罗普拥有丰富的隐身飞机设计经验,也有利于己方的不足。双方一拍即合。

1986 年 10 月 31 日,美国空军宣布,7

个竞标方案中洛克希德和诺斯罗普的方案评价最高,得以进入竞争试飞阶段;波音、通用动力、麦·道的方案次之;格鲁门和洛克韦尔的方案最差。由于格鲁门和洛克韦尔是独立参与竞标,在方案被淘汰后就退出了

ATF 计划。其余 5

家公司则根据中标方案确定了联合团队的主导权,分别以洛克希德和诺斯罗普为首,展开原型机的研制工作。美国空军赋予洛克希德方案 YF-22A

的编号,诺斯罗普方案为 YF-23A。当时美国空军并没有给予两种原型机官方绰号,现在我们所知的绰号实际是两个集团自行赋予的“闪电 II

”和“黑寡妇

II”。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其前身都是两家公司在二战时的代表作。根据空军要求,两个团队均需要研制两架原型机,分别装用普拉特·惠特尼

YF119 和通用电气 YF120 发动机,以便进行全面评估。

1987 年,经过 F-15S/MTD(短距起降/ 机动技术验证机)试飞验证之后,美国空军宣布取消在 ATF

上采用反推装置的要求。反推装置原本设计用于飞机进近/ 着陆阶段的速度控制,也可用于飞行中减速。但 F-15S/MTD

的试飞结果表明,反推装置比预计的更重,需要的冷却空气也更多。而 1987 年的国际形势已经缓和,对 ATF 短距精确着陆的要求不再象

1980 年代初那么迫切,权衡利弊之后,美国空军终于决定取消反推。为此,ATF 的着陆距离要求从 2,000 英尺(610m)放宽到

3,000 英尺(915m),而飞机的重量也因此减轻,减小了飞机的复杂程度,这对于提高飞机性能和可靠性都是有利的。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8页/共54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