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天使一样飞翔——Me-262 传记(15)
Me 209
三视图,它也曾是 Me 262 的竞争对手
1943 年 2 月 11 日,Me 262
做了一次有趣的气动力特性测试:一架安装了测速仪和全套动力装置的 Me 262 机体由 Me
323“巨人”(Gignt)巨型运输机带入高空,在基姆湖(Chiemsee)上空 6,000 米高度投放后自行俯冲,到达 2,000 米高度时,测得了 870
公里的时速,但此外再也没有获得别的数据。装在机身上的着陆伞没有打开,机体以 800 公里的时速撞毁在湖面上。
1943 年 3 月,在梅赛斯密特教授的一再坚持下,Me 262V1 换装 Jumo
004 的工作开始了。4 月,第四架原型机 Me 262V4(PC+UD,W.Nr.000
0004)抵达了利奇费尔德。同时试飞员队伍也得到了补充,格尔德•林德尔(Gerd Lindner,后接替弗里茨•温德尔成为公司首席试飞员)和卡尔•鲍(Karl
Baur)加入试飞队。
4 月 22 日,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总监阿道夫•加兰德(Adolf Galland)中将视察了利奇费尔德,同时亲自试飞了
Me 262V4。加兰德对 Me 262
非常满意:“象天使一样飞翔”。在对利奇费尔德的再次视察时,加兰德会见了梅赛斯密特教授。经过数小时的会谈后,根据飞机飞行性能和翘首待飞的外形,Me 262
获得了一个非官方的绰号——“燕子(Schwalbe)”。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Part6
-待续- 像天使一样飞翔
——The legend of Me 262
以前 郭爱华
Part1
振翅翱翔的燕子
随着对喷气式战斗机的兴趣日益上涨,加兰德坚定的认为这种战斗机将是一种革命性的武器,它能决定战争的结局,至少能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他甚至为此请求了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Hermann
Goring)对他的接见。1943 年 5 月 22 日戈林接见了他。加兰德极端的建议停止除 Fw 190
以外所有单座型活塞-螺旋桨动力战斗机的生产,并集中全力生产 Me 262。戈林有保留的接受了他的建议——同意安排 Me 262 的量产,但没有放弃 Bf
109。
1943 年 6 月 12 日,一个武器装备采购的专家会议召开了,会议最终将 Me
262 确定为系列化量产机型。这对 Me 262
突如其来的认可,缘于德军深信“燕子”能给深入德国境内的盟军轰炸机以沉重打击,也可以增大非洲东线的胜算。德国人甚至计划 Me 262 的月产量在 44 年 5
月份要达到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