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格——E-150 验证机与歼-8(2)
上个世纪 60 年代中以后的 10
年中国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刻。内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让整个国家亢奋到了极点,整个民族好像只是依靠一种“亢奋精神”生存,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若干代人的梦想在这
10
年间几乎全部化为泡影。外患,西面、北面是由以前的“老大哥”、现在的意识形态死对头“苏修”及其东方阵营国家所包围;东面、东南沿海则是由“美帝”及其盟国所钳制。这时候的苏、美不但具有能够毁灭对手的“核大棒”还拥有各方都十分畏惧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对中国而言,核威慑中国人并不畏惧,因为中国也同样拥有自己的核武器,对手的“核大棒”对中国不是太有作用。而超音速轰炸机就不一样了,因为当时中国并没有十分有效的对等手段来与对手进行抗衡,发展一种能够拦截敌人超音速轰炸机的高空高速截击机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当务之急,一种“双
2”要求的方案摆在了设计师面前,即速度要达到 2.2 马赫以上,升限要达到 20,000
米以上。在这之前,不知道苏联处于什么考虑向已经与它关系破裂的中国提供了米格-21F-13
战斗机的生产技术,中国编号是歼-7。面对新的要求,中国设计师们决定在歼-7 的基础上研发一种高空高速截击机,编号为歼-8,正是由于歼-8
是在歼-7 基础上放大改进的,有人也称它为“歼-7 放大型”。无独有偶早在中国研发歼-8
前,苏联就研制过类似的战斗机。不但是研制的目的基本相同,而且设计思路基本一致,甚至两国飞机的外形也是极其相似。中国在轰轰烈烈的外衣下隐藏的是度日艰难的窘境,苏联何尝不是呢,20
世纪 50
年代末,北约轰炸机对苏联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它们的战略轰炸机不但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其性能也变得更加优越。在那时,美国空军也刚刚装备了 2
马赫 B-58“盗贼”超音速轰炸机,攻击半径超过 5,000 公里。这样,为了对抗这一威胁,苏联防空军急需一种新型有效的防空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