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 超级轰炸机(49)
日轰炸了南京。由于补给问题和飞机的不断失事,无法集中使用轰炸机以取得更大的战果。除此之外,日本也加强了防空兵力,11 月 21 日,6 架 B-29
在轰炸大村时被日机击落。类似的空战损失在 12 月 7 日轰炸沈阳满洲飞机厂时也发生过。到 1944
年底,由于事故、敌防空火力、以及日机攻击成都前进基地所造成的 B-29 损失已达 147 架。
李梅逐渐减少在中国基地起飞的任务,更多地转向使用新加坡、婆罗沙洲、马来亚和苏门答腊等地的可以从印度直飞的基地,减轻补给压力。
1944 后期,使用中国基地对日轰炸所需人力物力代价已显得很昂贵。12 月,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逐步中止马特豪峰行动,第 58
联队将转移到马里亚纳群岛新夺取的基地中去。
1945 年 1 月 15 日,第58联队从中国起飞,执行了最后一次任务,目标位于台湾。2 月,第 58 联队撤回到印度的基地准备飞往马里亚纳。
马特豪恩峰行动期间,B-29 共进行了 3,058 架次的出击,执行了 49 次不同的任务,却只投下了 10,000
吨炸弹。尽管为马特豪恩峰行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日本只造成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损失。
在战后的回顾中,马特豪恩峰行动被认为是失败的。行动的补给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由于成都基地太靠近中国西部,在到达日本之前需要飞越漫长的日占区域,并且只有日本最南部的九州岛在
B-29 的作战半径内,无法进行纵深轰炸。但马特豪恩峰行动积累了有价值的经验,为日后马里亚纳更好地使用 B-29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