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 超级轰炸机(3)
Boeing 307 平流层客机
进一步的研发结果是在 1938 末出现的 Model333A。安装四具 1,150 马力的艾利森(Allison)V-1710 直列 12
缸液冷发动机。因为轰炸机需要在高空打开炸弹舱投弹,所以采用全增压直通舱是不切实际的,波音决定只在驾驶舱和机身中段有人员的部位进行气密增压,形成前后独立的增压舱,增压舱之间由通过炸弹舱上方的气密管道相连,机组可以通过管道达到另一个气密舱,这个特点被以后波音所有的远程轰炸机设计所继承。

B-29 后机身的增压乘员舱,通过前方的管道可以到达前增压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