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6 发展始末(36)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年,沈飞生产的 303 架(*)歼-6III 进行了返修工作,并进行了翼尖加挂导弹的试飞工作。1975 年 11

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歼-6III(包括贵州生产的在内,总计 412 架(*)全部返修,到 1980 年 5

月才全部返修完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至 1990 年大约有 350 架(*)服役,从 2000 年起陆续退役。

歼-6III 的主要特点是:继承歼-6II 的进气道设计;换装涡喷-6

甲发动机;减速伞舱从机腹移至垂尾根部;采用与歼-6 基本型相同的 3

门航炮配置;机翼则是最大改进之处,通过减小翼展,延长翼弦,减小了展弦比和相对厚度,机翼面积则增大 1.18 平方米。

注:(*)处的产量数据未经证实,仅供参考。

尊重本站权利,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您如果看到不注明转载的情况,方便的话请当场指出。空军之翼将十分感谢您的热心帮助!

Part1

-Part6-

歼-6

发展始末

方方

原载《国际展望》

Part1

歼-6IIIG

沈阳飞机厂针对歼-6III 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改进设计型号。1974 年 5

月开始研制,1975 年 8 月 1 日首飞成功。仅生产 2 架(*)原型机。后歼-6IIIG

的编号赋予按照该型号标准进行改进的歼-6III 飞机。

歼-6IIIG

的主要特点是:前机身长度比歼-6III 增加 375 毫米;航炮配置不变,但增加翼尖导弹挂架,可以挂装霹雳-2

号导弹;采用零高度低速度火箭弹射座椅。

\

歼-6III 改的翼尖挂弹

歼-6IV

歼-6IV 是沈阳飞机厂 1970 年开始设计的夜间截击型。1970 年

9 月首飞,1971~1974 年共生产 7 架(*)。

歼-6IV

主要特点是:进气口唇口半径减小,捕获面积增大;机头延长,按照歼-6

甲的模式布置分体式雷达;拆除机身航炮,仅保留两门翼根航炮;机翼采用歼-6III

的机翼;没有关于发动机的记载,但按常理推测应为涡喷-6甲。

从改进特点看,歼-6IV 主要针对目标是夜间高空侦察机。但从产量和新歼-6

甲的出现看,歼-6IV 并未令空军满意。

歼-6IV

歼-6IV 进气口唇口改薄

歼侦-6

歼侦-6

属于战术侦察机,用于对浅近纵深、宽大正面目标进行照相侦察,获取战役战术情报。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6页/共41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