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6 发展始末(1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珍贵的老照片,东风 103 当年留下的照片并不多。可以看到垂尾根部没有上移减速伞舱

1958 年 12 月 17 日,东风 103

由王幽淮操纵首飞成功。1959 年 4 月 26 日,国家鉴定委员会正式鉴定验收。整个试制周期,比米格-17F

大约缩短了一半。而盲目求快的结果就是质量问题严重。按《当代中国空军》记载,东风 103并

未正式投产。而另有资料称,该机实际在国家验收前就已经投产,而且一直生产到 1961 年 1

月才停产。若两种说法均无误,则意味着当时至少在飞机定型投产方面的管理相当混乱,我们没有建立或者建立了没有严格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

1964 年 11 月,航空工业部统一国产飞机命名,东风 103

改称歼-6 甲。由于质量不过关,早期生产的歼-6 甲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没有公开资料提及这批飞机的去向。但在 1958 年至 1966

年空军夜间拦截作战中,从未见到歼-6 甲的身影。当时的主力仍然是米格-17PF 和加装截击雷达的图-2/图-4 截击型。此后直至 70

年代末,大陆夜间的天空都是由陈旧的米格-17PF(歼-5 甲)来保卫的。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5页/共41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