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骜不驯的烈马---马丁B-26“劫掠者”(27)
地勤正在为这架 B-26B-10-MA 书写绰号,这种个性化的文字和图案在二战美军飞机上相当盛行
1943 年 7 月航空队曾考虑将 B-26 改装成护航战斗机,当时第 8 航空队的 B-17“飞行堡垒”在德国上空遭遇惨重损失。但由于 B-26 和 B-17 的性能包线差别太大,况且无护航的“劫掠者”都自身难保,该设想被立即放弃。

第 9 航空队,第 322 大队 449 中队的 B-26B-25-MA 41-31788
1943 年 7 月 17 日,欧洲战场的 B-26 重新参战。这次作为中高空轰炸机,“劫掠者”表现得还不错,将 B-26 撤出欧洲的呼声渐渐消失了。航空队采用了一种紧密编队战术,可以保证投弹分布合理,而且编队中的飞机在遭遇敌战斗机时可以互相支援。B-26 强大的自卫火力得以充分发挥,再加上战斗机的护航,德国飞行员很难再像以前一样肆无忌弹地攻击“劫掠者”编队了。现在“劫掠者”机组要面对的最大威胁是 88 高炮,88 炮的有效射高刚好是 B-26 的轰炸高度,如果编队保持直线水平飞行超过 30 秒,德国雷达就可以算出飞行路线,并计算出提前量,指挥 88 炮射击。因此“劫掠者”编队每隔 15 到 20 秒就必须进行规避动作,以降低高炮的命中率。但是一旦进入轰炸航线,可能要有超过 25 秒的时间不能机动,在这种情况下相当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