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雷“战斗”悲歌
缘起与研发历程
二十世纪 30 年代初,在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中,除了装备有汉德利.佩季“海福特”及少量的费尔雷“亨登”这样的双发重轰炸机外,还有大量的霍克“雄鹿”、维克斯 131“勇士”等单发双翼轻型轰炸机。尽管皇家空军是朱里奥.杜黑“空军制胜”理论的坚定信奉者,不过就当时的装备状况而言,其轰炸机部队似乎更接近于一支战术空中支援力量。
究其原因,二十年代和平环境下国防开支的大幅度压缩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为使轰炸机部队保持适当的规模,采购价格较为低廉的单发轻轰炸机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另一方面,当时军界对轰炸机的突防能力都深信不疑。杜黑的“轰炸机不可阻挡”的观点得到普遍接受。的确,在没有雷达的年代,仅靠地面的防空观测,很难对敌方轰炸机的空袭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战斗机一般只来得及在轰炸机返航途中进行拦截。此时速度快、机动性能好的轻型轰炸机在生存能力方面被认为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因此快速轻型轰炸机也可以说是在当时作战理论和环境下的合理选择,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一切尚有待于时间和战争的检验。霍克的“雄鹿”就是符合上述理论的典型飞机。“雄鹿”于 1930 年进入皇家空军服役,其最大飞行速度超过了同时代战斗机的水平,因此这种优秀的双翼单发轻型轰炸机很快就成为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的主力装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