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洛耶什蒂上空的“黄头雪茄”——IAR.80(6)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P.24 侧面图,不妨与 IAR.80 比较一下

IAR.80 的设计吸收了许多 PZL 飞机的特点。半硬壳式结构的后部机身设计直接来源于 P.24,机身前部包括发动机及其托架、整流罩的设计也参考了

P.24。发动机至座舱间的机身是全新设计的,包括由钢管焊接而成的构架和硬铝蒙皮。驾驶舱内部仪表、瞄准具和其他设备几乎全部是进口的。这一整体设计远比波兰人先进,IAR

的厚积薄发最后终于使其拥有了可以击败 PZL 的王牌。

IAR.80 的控制面板

IAR.80 原型机的研制工作始于 1937 年末。原型机的座舱为开放式,安装 870 马力的 IAR K14-III C32 型发动机(即许可生产的

“土地神”-罗纳 14K II 气冷星形发动机)。原型机制造进展缓慢,1938 年末才进行了首次试飞。然而,试飞情况却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飞机在 4,000

米高度时速达到 510km,在当时这是相当高的速度。而使用同一发动机的 P.24E 尽管总重量比 IAR.80 几乎轻 450 公斤,但时速却比 IAR.80

慢 80 公里。同时,良好的机动性能也使飞行员乐于驾驶该机。

第一页    上一页    第6页/共21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