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洛耶什蒂上空的“黄头雪茄”——IAR.80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普洛耶什蒂上空的“黄头雪茄”

——IAR.80

He 177

Part1

IAR.80/81 4 机编队,巡航在特兰西瓦尼亚的阿尔卑斯山区上空,1942 年 7 月

破晓时分,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普洛耶什蒂的晨雾,低沉的发动机轰鸣从远处传来。很快,P-38

的双身轮廓逐渐明晰了。领队的 P-38

确认精炼厂的目标位置后,开始爬升准备投弹。突然,一阵短促的机炮声破空响起,一架机身细长如雪茄的黄头飞机俯冲穿过整个编队。与此同时,那架领头的 P-38

机头一歪拖着浓烟栽了下去。编队上方担任护航的 P-38 试图截住其他的“黄头雪茄”,但这些小飞机似乎很轻易便能摆脱双发 P-38 的纠缠,直奔轰炸机群。挂载

1,000 磅炸弹的 P-38

动作更加迟钝,由于缺乏重轰炸机编队那样有效的自卫火力网,只得散开队形,各自进行投弹。笨拙的双发战斗轰炸机与灵巧的单发战斗机之间的较量——普洛耶什蒂上空又重演了英伦空战中的那一幕。而其中的主角便是二战中罗马尼亚皇家空军(FARR)的支柱——IAR.80。

二战航空史几乎完全被英、美、苏、德、日五大国的飞机所垄断。尽管其他国家也设计制造了一些飞机投入实战,但由于参加作战行动不多,而且大多表现平平,故一晃便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了。但罗马尼亚的

IAR.80

却是一个例外:其性能胜过当时的许多同类,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还战胜了设计先进的德国战斗机。弱小的罗马尼亚凭借IAR.80,成功地与美国空军进行周旋,并且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讶的胜利。这一切足以为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页/共21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