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163 “彗星”(2)
的这些技术储备,德国在二战期间制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异的飞行器,其中就包括 Me 163。
另一个与 Me 163 有密切关系的就是 Me 163 之父-亚里克山大•利佩什博士(Alexander
Lippisch)。一战期间,他曾是奇柏林-道尼尔公司的气动专家,但在战之后,同样因为《凡尔塞和约》的束缚,他开始转而研究和设计滑翔机并加入了 DFS。1928
年,他帮助欧宝设计了一系列以火箭为动力的滑翔机和汽车,从此成为了这方面的先驱和权威。
彗星的诞生

1937
年,德国的第一架火箭动力飞机-亨克尔 He 176
还在研制之中,但由于所使用的火箭发动机推力太小,计划负责人波梅克(Bäumker)博士和洛伦茨(Lorenz)博士认为这种飞机可能更本飞不起来。于是他们转而向
DFS 求助,由利佩什负责机身的重新设计,但利佩什的出现使计划过于超前了,他不仅使用了全木制机身和三角翼,还取消了水平尾翼,改动如此之大,以至于连编号也变成了
DFS 194。亨克尔公司对此自然难以接受,断然拒绝了和利佩什的进一步合作,于是在 1938
年底利佩什带着他的计划和设计小组来到了位于奥斯堡(Ausburg)的梅塞施密特公司另起炉灶。值得一提的是 He 176 之后又进行了一些改进并在 1939 年
6 月 30 日首次试飞,但其试飞的结果仍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以至于 RLM(德国航空部)差点取消所有火箭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