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跃”惊天——“鹞”(Harrier)式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家族(2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上采用为“大翼鹞”发展的前缘边条,麦道据此在 1 架 YAV-8B

上加装了边条进行试验,表明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的确提高了,但由于阻力增加,稳定盘旋角速度有所降低。最后麦道通过将前缘边条面积减小到“大翼鹞”的 64%

实现了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和稳定盘旋角速度的折中,同时美海军陆战队也对安装前缘边条的 AV-8B

表现出很大兴趣,所以“鹞”II最终采用了这种面积减小的前缘边条。皇家空军和美海军陆战队还都希望 AV-8B

能在机翼前缘采用空战机动襟翼,但由于双方对空战襟翼的要求相差很大,最后“鹞”II 放弃采用前缘襟翼。

AV-8B 的边条

“鹞”II

的垂尾的面积比“鹞”有所加大,后缘的方向舵由原来的人力控制改成液压助力控制(该系列的所有气动操纵面都采用液压动作筒控制)。垂尾固定部分采用铝合金,顶部有通信天线罩,根部有用于设备舱冷却的进气口。

“鹞”家族所有型号的“飞马”发动机都布置在机身中部,又都采用上单翼,所以“鹞”在机身布置了独特的自行车式起落架,并依靠机翼下的护轮辅助保持滑行稳定性。“鹞”的单轮式前主起落架可进行转向操纵,向前收入机身,承受飞机载荷比例为

40%;双轮式后主起落架向后收入机身,承受飞机载荷比例占

50%。“海鹞”的前主起落架的支柱上有甲板系留装置,后主起落架具有应急刹车系统。早期“鹞”系列和“海鹞”的每边翼尖有一个护轮,“鹞”II系列则安装在大约半翼展处,每个护轮只承受

第一页    上一页    第22页/共3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