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特兰“莱桑德”式联络机(7)
模型封绘,进行轰炸的“莱桑德”
在法国沦陷后,英国皇家空军禁止“莱桑德”式联络机参加任何一线作战任务,余下的 MkI 型又开始重操旧业。但随着英军开始将改进过的战斗机当作联络机使用,飞行速度明显偏低的“莱桑德”式联络机只好退居二线,无所事事。

另辟蹊径
终于,不列颠空战的爆发暂时为“莱桑德”式联络机找到了用武之地。由于当时许多空战发生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座机被击中后跳伞落水的英军飞行员需要被迅速救回。具备良好视野的“莱桑德”式联络机自然成为了执行海面搜索救援任务的首选机型。通常先由“莱桑德”式联络机寻找到落水的飞行员,向其投放充气式救生艇和其他求生物资,然后把飞行员的具体位置通知水面搜救舰艇,由后者将落水飞行员救回。
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交战各方纷纷投入了性能越来越先进的作战飞机。尽管威斯特兰航空公司改进出速度更快、自卫能力更强的“莱桑德”MkII 型,但仍远非德国空军战斗机的对手。随着不列颠空战的结束,海上搜救任务大为减少,“莱桑德”式联络机又面临着无处可用的窘境,只好被当作靶机牵引机使用。
就在此时,英国特别行动委员会(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简称 SOE)对“莱桑德”式联络机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当时大批英国谍报人员需要潜入德军占领区执行秘密的谍报工作,并在任务完成后尽快撤离。利用飞机对其进行接送是最佳方式,但一般的飞机需要在机场跑道起降,而这一点在德军占领区是无法做到的。不过,对于能够在短距离起降的“莱桑德”式联络机而言,这并非难事。从草原、田野到森林中的空旷地,只要地势较为平坦,安装有牢固起落架的“莱桑德”式联络机都能平安着陆和起飞。加上其良好的低空低速飞行性能,完全可以躲过雷达的搜索,在深夜里潜入德军占领区上空。
1941 年,英国特别行动委员会分别成立了第 138、第 161 以及第 357 三支装备“莱桑德”Mk III 型的特别飞行中队,专门负责在夜间飞行到德占区,执行多种特殊任务,包括给反抗德军的地下抵抗组织和游击队空投***、无线电设备和炸药,以及接送英、美盟国的谍报人员,后来又逐渐担负起营救在德占区跳伞的盟军飞行员的任务。对于那些身处德占区、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不测的盟军飞行员而言,只有一见到前来救援的“莱桑德”式联络机出现在夜空中,心里就踏实了许多。因此,他们拿英国女性常用的名字伊丽莎白(Elizabeth)的昵称“莉齐”(Lizzie)来亲切地称呼“莱桑德”式联络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