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之斗士――菲亚特CR.32“箭”战斗机
箭之前传
传奇般的意大利工程师切莱斯蒂诺?罗萨特利(Celestino Rosatelli)的第一架战斗机的原型机――CR,设计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1924 年,该机以 CR.1(CR 为 Caccia Rosatelli 的缩写,表示罗萨特利设计的战斗机)的名称投产。此举开意大利菲亚特公司一系列双翼战斗机之先河,该系列双翼机的生产和使用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从 1924 年至 1926 年,三家公司共生产了近 250 架 CR.1 战斗机。
CR.1 的进一步发展型――CR.5 于 1925 年研发。两架原型机之一采用了英国设计的“木星”九缸星形气冷发动机,另一架则配备一台国产的菲亚特 A.20 十二缸液冷直列发动机。但当原型机完成之际,却发现飞机和发动机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原来的 CR.1 设计。CR.1 和 CR.5 都非同寻常地采用了一种“翼半”设计(即下机翼面积远大于上机翼)。CR.5 的发展因此下马,让位于一种更有前途的设计――菲亚特 CR.20。
CR.20 采用了全金属结构(对罗萨特利来说是头一遭)以及金属和布混合蒙皮。机翼也回到更传统的设计――上机翼面积大于下机翼。第一批原型机配备 420 马力的菲亚特 A.20 直列发动机,于 1926 年开始试飞。1927 年,CR.20 投产,首批飞机随即开始交付意大利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部队,有 20 架第 107 和 111 中队的 CR.20 战斗机参加了 1934 年至 1936 年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还有 15 架 CR.20 出口到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CR.20 的一种水上战斗机变型――CR.20 Idro,配备有一对金属浮筒,仅停留在原型机阶段。很快又出现了一种串列双座的教练型――CR.20B。进一步的机体改进诞生了 CR.20bis(bis 源于拉丁语,“二,两次”的意思,被一些国家用来作为改进亚型的序号,其他的依次为 ter,quarter),还有一种平行发展的使用一台升级了的 425 马力的菲亚特 A.20AQ 直列发动机的型别,称为 CR.20AQ。最后一种发展型,装备 450 马力的伊索塔-弗拉斯齐尼 420 型发动机的 CR.20bis,出现于 1932 年。该机被称为 CR.20 Asso。到 1933 年生产线关闭为止,共生产了近 550 架各型 CR.20,其中大部分装备了意大利空军,有超过 50 架出口到奥地利、匈牙利和巴拉圭,值得一提的是巴拉圭空军的 5 架 CR.20bis(第 11“印第安射手”战斗机中队)参加了与玻利维亚的格兰查科战争。
到 1932 年,时任菲亚特公司总工程师的切莱斯蒂诺?罗萨特利已经拥有十年的单发战斗机的设计经验。虽然曾涉足单翼战斗机的设计,但最终还是回到驾轻就熟的双翼机布局。他的新设计――菲亚特 CR.30,是配合新研制的菲亚特 A.30RA 十二缸液冷发动机而开发。这种发动机由工程师翟尔比(Zerbi)设计,标定功率 542 至 590 马力,起飞时出力约 690 马力。A.30 是一种理想的战机发动机,能够使飞机具有高的功率重量比,而且油耗低,运行可靠。
1932 年初,CR.30 的开发大大提速。意大利官方和菲亚特公司都急于让这种新战斗机参加在瑞士苏黎士举行的国际航空展会的竞赛。1932 年 3 月 5 日,原型机 M.M.164 号已经就绪。两个月后,第二和第三架原型机――M.M.165 和 M.M.166号――也准备就绪,将进行试验和展示。第一架和第三架原型机被选出参加苏黎士展会。菲亚特公司踌躇满志,相信 CR.30 是当时最快和机动性最好的战斗机。1932 年 7 月的苏黎士展会证实了这一点。这两架原型机夺得了有影响的达尔?莫林杯(Dal Molin Cup),在展会中领先同侪,并在最后的系列展示中依然保持领先。
CR.30 于 1933 年开始生产,包括一架特别为向中国航空代表团展示而准备的飞机。该机将用于一系列的试飞以展现其性能。然而这些试飞徒劳无功――中国军方人员对装直列发动机的战斗机抱有成见,认定其冷却系统脆弱易损。中国人更倾向于气冷星形发动机,意方遂放弃了推销 CR.30 的努力。
1934 年春,菲亚特公司开始向意大利空军交付首批 CR.30 战斗机。第 1 联队和第 2 联队成为最先接收 CR.30 的战斗机部队。不久,CR.30 随第 8 战斗机大队出现在非洲殖民地,1935 年,该大队作为第 2 联队一部移驻利比亚班加西。1936 年,另两支部队――第 13 战斗机大队和联队总部(Commando di Stormo)也装备了 CR.30。
菲亚特 CR.30 为全金属结构,但与当时盛行的设计一样,机翼和尾翼面采用了布蒙皮。钢加强的杜拉铝(也叫硬铝,一种铝、铜、镁、锰合金)被用于机身、机翼和机尾。整个机头部分为杜拉铝蒙皮。与罗萨特利以前的战斗机设计一样,CR.30 采用了一种“翼半”的机翼布局(即一个机翼面积小于另一个的一半),由华伦桁架(Warren Truss)式支柱支撑,而不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战斗机惯用的传统的 N 形支柱,这使得从正前或后方看起来,翼间支柱呈 V 形。
CR.30 的翼展为三十四英尺五又三分之一英寸(10.5 米),机长二十五英尺十又四分之一英寸(7.9 米),空重约 2,965 磅(1,344.9 千克)。一台菲亚特 A.30 RA 发动机驱动一副双叶金属螺旋桨,并由安装在机头下颚部的滑油和冷却水散热器冷却。该机的武器为安装在机头上方的两挺 12.7 毫米布雷达-萨法特(Breda-SAFAT)机枪,通过射击协调器在螺旋桨旋转范围内射击,每挺机枪都由一个设在飞行员前面的机体里的弹药箱供弹。也有一种方案以两挺安装在同一位置的萨法特 7.7 毫米机枪代替 12.7 机枪,但后者由于射程远、威力大而更受青睐。此外还可选装一台 RA 80-1 型无线电台。
意大利共生产了 124 架各型 CR.30,包括少量双座教练机。三架单座型和两架双座教练型被交付给奥地利。12 架出口匈牙利,在战斗机训练部队一直服役到 1943 年。两架 CR.30 水上型仅停留在原型机阶段。1935 年,CR.30 停产,因为一种更新的战斗机――菲亚特 CR.32 出现了。
箭之正传
技艺精湛之作
在 CR.30 的设计定型后不久,罗萨特利着手设计 CR.32。CR.32 基本上可以说是 CR.30 的按比例缩小版,但借助于不断的风洞试验进一步完善了原来的设计。意大利航空部下令制造一架实验性的原型机,定于 1933 年春完成。罗萨特利的新战斗机完全满足了航空部的要求并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在成功完成首批试飞后,CR.32 NC 1(机号 M.M.201)被转交试验部队用于进一步评估。1934 年,航空部下令开始批量生产。
CR.32 保留了 CR.30 的液冷十二缸的菲亚特 A.30 RA 发动机。虽然略做改进,但在 8,530 英尺(2,600 米)出力仍为 592 马力(2,750 转/分)。发动机驱动一副双叶双螺距(地面调节)的菲亚特金属螺旋桨。
新的 CR.32 也保留了 CR.30 的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除机体大小外的空气动力和结构特征。机长缩短为二十四英尺五又四分之一英寸(7.45 米),翼展减小到三十一英尺二英寸(9.5 米)。机翼总面积从 291.17 平方英尺(27.05 平方米)减至 237.89 平方英尺(22.1 平方米)。尽管尺寸缩小而结构相同,但 CR.32 的空重还是增加到 3,205 磅(1,453.8 千克)――多了 240 磅(108.9 千克)。
机体结构使用杜拉铝管材制造,由四根大梁组成,这些大梁由一个 U 形截面桁条构成的三角形骨架连成一体,而骨架桁条又由成形铝材隔框支撑。接头及机身大梁的接头为钢制。从发动机到座舱的前机身、整个上机身地板及尾轮支柱附近区域全部为轻质铝板包覆。机身的其他部分为布质蒙皮。一个机头下颚部的圆形进气口将冷却空气引入安装在发动机下面的发动机架上的滑油和冷却水散热器。滑油箱位于机鼻最前端,外罩 42 片鳍状散热片,每侧 21 片。在发动机防火壁和飞行座舱间安装了一个 90 加仑(340.7 升)的油箱。敞开式座舱配有标准的仪表及空中可调坐椅。飞行员由一个三片式有机玻璃风挡保护。
机翼为双翼梁结构,翼梁为矩形截面的成形铝管制成,翼肋为正方形截面的铝管。副翼安装在上机翼上,并由安装在上机翼表面的长凳形助力副翼加强,真是少有的设计。上机翼中央有一个子弹形的整流罩,内有一个 6.6 加仑(25 升)的辅助油箱。上机翼的前罩量为 9.5 度,上下翼均为布质蒙皮。两个机翼由与各翼的两根翼梁相接的钢制华伦桁架式支柱连成一体。一对 N 形支架将上机翼中央段连接到机身上。
尾翼面也是杜拉铝结构和布蒙皮。可变迎角的水平安定面可以在空中由飞行员通过一个安装在座舱右侧的手轮调节。方向舵和升降舵都为静态平衡和空气动力平衡。
不可收放的主起落架各由两根支柱连接到前机身。直径 31.5 英寸(800 毫米)的低压轮胎配有气压刹车和液压减震器。机轮罩有铝制流线型整流罩。气压刹车由飞行员座椅右后方的压缩空气罐供气。
CR.32 的武器为两挺安装在机鼻的 0.303 英寸(7.7 毫米)维克斯机枪或 0.50 英寸(12.7 毫米)布雷达-萨法特机枪,通过射击协调器在螺旋桨旋转范围内射击。每挺机枪都由一个安装在机身里的弹箱供弹,并可通过机身侧面的可拆卸面板补充子弹。每个弹箱可装 750 发 7.7 毫米子弹或 350 发 12.7 毫米子弹。
尽管重量增加而动力仅略有提高,CR.32 的最大速度还是提高到 223.7 英里/小时(360 公里/小时)。满载(略超过 4,225 磅,合 1,916.5 千克)起飞时,CR.32 的滑跑距离为 880 英尺(268.2 米),爬升到 10,000 英尺(3,048 米)需 5 分 25 秒。CR.32 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超众的机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