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传

分类: 图书,传记,历代帝王,中国,秦汉及以前,
品牌: 张分田著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7010037973
·条形码:9787010037974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秦始皇传》利用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多视角、多角度地再现了一个有“性格”的秦始皇;在客观介绍秦始皇的一生,品评他的功过得失时。
作者简介张分田1948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著有《王充》、《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本,副主编、主要撰稿人之一)。发表论文40余篇。
媒体推荐序言
秦始皇帝名嬴政,嬴姓秦氏,又名赵政,有人称之为“吕政”。公元前260年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公元前210年卒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大平台)。嬴政十二岁继承秦国王位,二十—岁亲政。他横扫六合,统一天下,自命为秦朝“始皇帝”,俗称“秦始皇”。
秦始皇享年仅五十岁,实际执政不到三十年,却上承千年,下启千年。具有这样历史地位的人物在古今中外都是十分罕见的。
作为秦王的嬴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位君主。他吞灭六国,缔造秦朝,结束了数百年来“天下共主”名存实亡的政治局面。这个事件一直被视为春秋战国时期结束的历史性标志。在这个意义上,秦王嬴政是一个历史过程的终结者。
作为秦始皇的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最先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这就使秦始皇成为又一个历史篇章开端的标志性人物。许多史学家把秦始皇建立帝制作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起点。
春秋战国是一个英雄时代。历史的大变革、政治的大动荡、社会的大调整、思想的大裂变,相继推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英雄气质的杰出人才,可谓豪杰辈出,群星灿烂。他们叱咤风云,有的是政治英雄,有的是思想英雄,有的是军事英雄。秦始皇是一位拥有优秀军政素质和博大政治功业的君主。从秦王到秦始皇,嬴政充分利用历史进程所提供的机遇和条件,以能动性的进取精神和典范化的政治行为,几乎无可挑剔地完成了历史所赋予他的任务。他是这个时代的最后一位枭雄。
秦朝制度的历史影响极其深远。在人们阅读有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汉承秦制”的说法。不仅如此,“秦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框架一直贯通了此后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这件事,可谓“定一制而传千古”。
秦始皇身上包纳着如此之多的社会历史内容。在世界史上,他把现存第一套真正的国家与法的理论全面变成现实,是欧亚大陆完成帝国化过程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他是春秋战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完成者。在中国政治史上,他完成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改朝换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他第一个建立了名副其实的“大一统”,是中华帝制的创造者。在中国思想史上,他集先秦帝王观念之大成,首创“皇帝”尊号。在中国法制史上,他是首屈一指的“法治”皇帝。在中国文化史上,他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制同度、行同伦,促成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在中国工程史上,他的名字与被誉为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和秦陵兵马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类似影响的历史人物屈指可数,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则堪称独一无二。
这是一个政治英雄,又是一个专制暴君。秦始皇集英雄与暴君于一身,这并不奇怪。在那个时代,只有枭雄能够成为政治英雄,枭雄而为帝制之君主其政治必有专横暴虐之处。秦始皇统治时期有六大弊政,即无节制地扩建宫室、超标准地修筑陵墓、迫不及待地封禅泰山、兴师动众地寻仙求药、大规模地焚烧《诗》《书》以及“坑术士”而株连无辜。与历代帝王比较,秦始皇的功业无人匹敌,秦始皇的弊政也相当严重。他集中体现了中华帝制的优长与弊端,甚至成为这种制度的文化符号。因此,有人誉之为“千古一帝”,有人斥之为“独夫民贼”。直到今天,关于秦始皇一生的是非、善恶、功过,依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
编辑推荐《秦始皇传》为读者解读了2000年来形成的“秦始皇现象”。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家世篇:声名显赫的霸王之胄
第二章 孺子篇:承继宗祧的少年君王
第三章 亲政篇:图谋帝业的大国霸主
第四章 统一篇:横扫六合的天下共主
第五章 称帝篇:集先秦各种君权观念之大成的始皇帝
第六章 思想篇:偏爱法家的“杂家”君主
第七章 制度篇:确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圣王”(一)
第八章 制度篇:确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圣王”(二)
第九章 社会篇:改造并重构等级秩序的国家元首
第十章 经济篇:富有天下的最高统治者
第十一章 法制篇: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法治”帝王
第十二章 工程篇:前无古人的工程皇帝
第十三章 生活篇:享御称尊的大秦天子
第十四章 骄奢篇:为祸一世的暴虐君王
第十五章 结局篇:二世而亡的大秦帝国
第十六章 史评篇:千秋功罪任人评说的秦始皇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大国争霸是政治、军事、外交的全面较量,而综合国力是长期参与争霸战争的资本。自秦穆公以来,秦国的大国地位获得广泛承认。宋国发起“弭兵之会”,首先征得晋、楚、齐、秦四大强国的赞同。晋国政大臣赵孟也认为:“晋、楚、齐、秦,匹也。”四大强国之所以长期处于势均力敌状态,靠的是其雄厚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的基础是各种社会的、技术的、文化的优势。这时的秦国显然已经不能再用“僻远”、“弱小”、“落后”、“野蛮”等字眼来形容。与同样兴起于僻远蛮荒之地的楚国一样,这时的秦国的主流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主要的分支。晋、齐、楚、秦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是地域性的。
历史事实一再证明,吕不韦不仅是一个善于经营的商人,还是一位精明干练的政治家。他很有政治头脑,非寻常商贾可比。投资总是要冒风险的,因此投资前必须做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还需要一定的胆识和心胸。吕不韦擅长谋略,精于计算,他的决定是有根据的。首先,太子安国君是秦国王储。“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依照宗祧继承法则,华阳夫人的儿子是嫡子,拥有公认的优先继承权,而这位夫人偏偏无子。安国君其他的儿子都有可能成为继承人,异人名列其中。尽管当时安国君更看好另一个儿子,但毕竟尚未最终确定。一旦异人被立为安国君的继承人,他就是未来的秦王。能将落难王孙推上王位,其回报何止一本万利。其次,即使谋立异人失败,也可以交结一位秦国贵族。这就为将来在秦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可能从中获利,不至于蚀本。可是这桩交易毕竟存在血本无归的风险,可以称之为政治投机。再次,当时的政治制度已经为处于社会中下层的百姓们敞开了仕途的大门,他们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跻身权贵行列。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如何,吕不韦决心一搏。后来他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之位,取得了破天荒的巨大成功。
在秦朝,蒙恬、蒙毅兄弟靠着才干、功勋和忠诚博得秦始皇的器重和信任,史称“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唧,出则参乘,入则御前。(蒙)恬任外事而(蒙)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秦二世篡夺皇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不久他得知扶苏已死,便欲赦免蒙恬。赵高担心蒙恬获得重用,千方百计诋毁蒙氏兄弟,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秦二世听信谗言,下令处死蒙毅。蒙恬吞药自杀。当秦二世派遣使者,以不忠之罪赐死蒙恬时,蒙恬表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