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之道

分类: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经济学研究方法,
品牌: 史蒂文·J·布拉姆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164 页
·出版日期:2002年
·ISBN:7300043372
·条形码:9787300043371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把谈判从艺术变为科学,为参与谈判的各方提供双赢、共赢之道。
本书设计独特而巧妙,它把数学方法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合理解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国际纠纷等各类争端提供了公式化的程序。当然,现实生活中,矛盾是复杂的,有些不是仅仅通过设定的程序就能加以解决的,但本提供的各种方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新鲜思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了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案例丰富多彩,旁征博引。其案例涉及离婚、继承遗产、公司并购、中东问题等诸多方面,既有《圣经》故事、历史事件,又有现代社会问题;既有哲学、政治学问题,又有经济学问题,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实践指导性。本书是政治学史蒂文·J·布拉姆斯与数学家艾伦·D·泰勒的联手之作。除本书外,他们还合著了《公平分配:从切蛋糕到解决争执》。
作者简介史帝文·J·布拉姆斯,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在美国政治学、国际关系、博弈论、社会选择理论等领域造诣深厚,著作丰富,著有《博弈理论和政治学》、《理性政治学:决策、博弈和策略》、《谈判程序:博弈论在商务谈判和仲裁中的应用》等十余部作品。
艾伦·D·泰勒,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现为联合学院数理学的教授,他将数学分析方法应用于社会研究领域,成绩斐然,著有《数学与政治学:策略、投票、权力和试验》、《社会选择和数学处理》、《简易博弈论》、《理想结构特性》等。
媒体推荐前言
罗杰·费舍尔(Roger Fisher)和威廉姆·乌莱(William Ury)颇具影响力的《走向共识:不必妥协,便可达成协议》(Getting to Yes: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1981年问世以来,人们便普遍相信,在谈判的输赢之间总是存在一个中间地带,或许用“公地”一词来形容更为合适。
《走向共识》一书对谈判中遭遇的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剖析,与其不同的是,本书将尝试对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劳工纠纷中,虽然双方都希望能够准确地进行沟通,兼顾各方利益,但最终都想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会赢,哪些方面会输,哪些方面将不得不作出让步。同理,如果要处理离婚,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也是,谁获得什么。
本书将新颖优越的方案展献给读者,这些方案大部分都不难使用,并有助于在谈判中达成共识。它们为公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因此,人们不必像以往那样吃力地讨价还价,其中一个方案甚至可以保证谈判各方尽可能挖掘所有的“双赢”潜力。当然,实际情况有时根本无法实现互利互惠的局面。比如,当人们同汽车销售商讨价还价或者律师极力解释某一桩官司庭外和解的好处时,那么,任何一方金钱上的收益都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反之亦然。对于要买汽车或者要打官司的读者来说,他们随时都可能获得锦囊妙计,但这些并非本书的写作目的。
本书将为争端提供分步骤的解决方案,以使有关各方求同存异,公平地解决争端,牵一方都能获胜。本书关心的争端小到离婚、商业,大到国际事务。但是,究竟何为“公平”?在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里,无论公平是什么,公平难道不都是幼稚的、过时的吗?每个人不都应该全力以赴地去获胜吗?与妥协比较起来,做一个难对付的谈判者,把对手吓倒,不是更好吗?对此本书的答案是,至少从彻底打败对手的角度看,“获胜”也许并非想当然之物。事实上,认为除输赢以外便无他选的想法反倒非常幼稚。通常的结果是,每一方都赢(若谈判获得成功),每一方都输(若谈判遭到失败)。
我们对公平分配的兴趣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道数学题。它大致讲,就是著名的适用于两个人的“我切(蛋糕)你选(一块)”或者先分后选的方法能否同样适用于两个人以上的分配问题,让人们感觉他们所得到的至少跟其他人一样多。我们1992年通过一项研究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这项研究以及其他有关公平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被收录在1996年出版的《公平分配:从切蛋糕到争端解决)(Fair Division:From Cake-Cutting to Dispute Resolution)一书中,但当时那本书的理论性较强。
本书将从更为实际的视角探讨比较容易操作的三种分配方法:
●严格交替法和均衡交替法
●先分后选法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修剪法
●经调整的赢家的方法
……
编辑推荐本书设计独特而巧妙,它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把谈判从艺术变为科学,为参与谈判的各方提供双赢、共赢之道。它能够并且确实做到了在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解决谈判专家耗费数周甚至数月才能解决的问题。你真正需要知道的是在何种问题上你会赢,在何种问题上你会输,在何种问题上你不得不妥协,作者会就这些问题给出一种可使双方轻易获得最大可能的双赢的新颖的方法。
目录
第1章 简介
公平分配的故事
框架
满意的标准
规则与战略
第2章 严格交替法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严格交替程序有其优点,尤其像在挑选球员时人们想创造出某些特权。从理论上讲,选择结果可以被战略操纵,但即使假设当事方对偏好互相了如指掌,计算方法还是非常复杂。不但结果可能事倍功半,而且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最终每个人的福利可能都会受到损害。
对于两个应该获得相同权利的当事方来讲,没有理由不给第二个进行选择的一方某些补偿,以尽量减少妒忌。只有当双方都认为各待分配项目在价值上大抵相同时——这样没有会过分在意挑选的顺序——严格交替程序才会因其简单方便的优点而得到广泛注意和使用。
还有一个难题,即让存在争议的各种问题尽可能被独立处理,这样各项分数相加才有意义。如果在问题1上获胜会影响在问题2上获胜的价值,那么在问题2上得到的分数就不能简单地与其他分数相加——这取决于问题1将怎样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岸/加沙地带问题最好被当作一个问题来处理——尽管西岸和加沙地带在地理上不是一片土地——因为独立于另外一个问题而只考虑其中一个问题将非常困难。
相比之下,在未来可能达成的协议里,有理由认为,几百名以色列居民撤出加沙地带比几千名甚至上万名以色列居民撤出西岸要更容易实现。尽管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1993年奥斯陆条约和1998年瓦伊河(WyeRiver)临时和平协议都把以色列管理和安全人员撤出西岸与撤出加沙地带联系起来,但撤出居民则完全不同。在未来可能达成的协议里,埃以双方谈判人员应该把以色列居民从加沙地带撤出与从西岸撤出分开处理,尤其因为对以色列人来讲,加沙没有宗教意义,而西岸则有(也被称做Judea和Samana)。
先把坏事放到一边,好消息是:
●严格交替程序使先选择的一方从始至终拥有领先权,而均衡交替程序使争端各方克服这个缺陷;
●先分后选法保证分配结果不引起嫉妒,但不保证效率和公平,而AW法使争端各方克服这个缺陷。
这两个新方法不仅适用于许多公平分配争端,而且不难理解和操作。
生活没有太多保障。公平应该算是其中一个。这方面不能将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