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日式战机——Ki-45 屠龙(1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自卫火力太强,只有从目标下方接近和开火才能减少自身的损失。另外还专门设计了瞄准头顶目标的瞄准器,但在实战中收效不大。

1944 年 6 月 15 日,XX 轰炸机司令部的 B-29 首次轰炸日本本土,目标是九州八幡钢铁厂。编队遭遇第 4 战队 8

架“屠龙”的拦截,日方声称有击落了 6 架超级堡垒,击伤 7 架的战果。和德国表亲 Me 110

一样,“屠龙”在夜战方面也颇多建树,美国陆军航空队在日本上空被击落的 100 余架 B-29 中,有 2/3

是“屠龙”包办的。如果不是数量的不足和日军人员的低素质,B-29 的损失还要加大。

1945 年初,第 5 战队的一架 Ki-45 改丙后期生产型。全机黑绿色夜间迷彩,注意拆除了后座回旋机枪

细品 Ki-45 改丙

Ki-45 改丙“屠龙”是一种双座双发,悬臂式下单翼传统布局的飞机。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4页/共18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