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洛克希德战鹰――PV-1/2“文图拉”/“鱼叉”简史(8)
战斗在大洋上空
一. 从“文图拉”到“鱼叉”
在两次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使用多发动机的水上飞机作为巡逻轰炸机。使用这一类型的飞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没有机场,而水上飞机可以在水面起降,可以用船只实施支援和保障。但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速度慢,防御武装薄弱,航程和载弹量都显不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旦占领了某一地区,胜利者就会立即在当地修建机场,供陆基飞机使用,以支援进攻或防御战斗,这几乎成了一条定律。当美国参战后,美国海军意识到,象“汉德森”一类的陆基飞机在反潜、战场支援等方面比水上飞机更具优势。海军开始和陆军航空队接触,希望获得 B-24“解放者”。陆军航空队并不情愿和海军分享这些飞机,因为其自身也正处于缺乏远程轰炸机的窘境。不过两军最终还是在 1942 年 7 月 7 日达成了一个协议:陆军航空队向海军转交一批“解放者”(海军编号 PB4Y)、北美 B-25“米切尔”(海军编号 PBJ)和 B-34。陆军航空队当时已经拥有了两种优秀的中型轰炸机:B-25 和马丁 B-26“掠夺者”,并不需要别的机型,因此同意停止采购 B-34,以使洛克希德公司能够集中力量为海军生产飞机。而先前已经订购的“文图拉”,无论是陆航自用的,还是用于租借法案的,都将转交给海军。
美国海军没有浪费时间,在达成协议的当天,即向洛克希德公司下达了购买 200 架 PV-1“文图拉”的订单(洛克希德公司内部编号为 237-27-01型)。PV-1 事实上是 B-34/“文图拉”MK IIA 的改进型。改进之处包括用海军制式装备替换了陆军航空队的装备;机腹弹舱不载弹药时可以装 2 个总容量为 1,855 升的非自封闭油箱,使最大载油量达到 6,083 升(含 2 个 586 升副油箱);削减防御武器,机载武器包括:机鼻上部的 2 挺固定前射 12.7 毫米机枪,机背炮塔内的 2 挺 12.7 毫米机枪,以及机腹射口处的 2 挺 7.62 毫米活动机枪;改进后的弹舱能够装载 1,361 千克炸弹,或者 6 枚 147 千克深水炸弹,或一条鱼雷。为了提高生存能力,PV-1 的驾驶舱、炮塔、机内自封闭油箱等处安装有防弹玻璃和装甲,总重量达 806 千克。早期的 PV-1 保留了机鼻两侧和机鼻地板上的观察窗,于 1942 年 11 月 3 日进行了首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