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洛克希德战鹰――PV-1/2“文图拉”/“鱼叉”简史(22)
1944 年 2 月 26 日,VB-142 中队对日军在马洛埃拉普岛上的机场发动袭击
4 天后,一架 PV-1 在巡逻中发现了一艘试图前往马洛埃拉普或者乌加克岛对日军航空基地进行补给的日军供应船。如果这条船晚出发半小时的话,或许它就能圆满地完成任务了――但现在,天空的明亮程度还允许机组对它发起攻击。
PV-1 迅速下降,以贴近水面的高度向这条 200 英尺长的运输船猛扑过去。日军船上的两门防空炮开始拼命射击。PV-1 则以机首机枪向敌船猛烈开火,进行火力压制。在飞越敌船中部上空的瞬间,飞机投下了全部 6 枚炸弹。前 3 枚炸弹近失,但一枚 500 磅的炸弹直接命中,其余 2 枚也给运输船造成严重破坏。这艘日军运输船很快沉入了水底。
这是一次成功的攻击行动,但事情到此还没完。第二天早上,中队指挥官亲自对这次攻击行动进行了调查,并决定免除机长斯威森中尉的职务――因为他违反了行动规则。中尉的机组被确认击沉了一艘敌船,但这是在一次,而不是两次攻击中击沉的。而根据中队制定的作战规则,攻击敌人水面舰船时一次只能投弹 3 枚,如果有必要对目标进行第二次攻击,则投下剩余的炸弹。
但对机组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规则实在很可笑。当时机上的机枪弹药和燃料都不多了。如果在前 3 枚炸弹近失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次攻击,则不仅没有足够的机枪弹药对敌船上防空火力进行压制,而且可能连飞回塔拉瓦都成问题。好在后来一名军官“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规则进行了解释,斯威森中尉得以重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中队的 PV-1 在执行任务时曾多次被敌人的防空炮火击中,有时创伤十分严重,足以令其他飞机坠落,而 PV-1 却挺了过来。战地通讯员约翰.毕晓普曾随同机组一起执行轰炸任务。他在 1944 年 6 月 24 日的《星期六晚间邮报》的一篇文章中,对 PV-1 的速度和可靠性,以及飞行员的技术大加赞扬。在那次任务中,飞机的方向舵被击毁,但机组仍然驾驶着飞机安全返回了塔拉瓦。
随着时间的推移,机身上那些用锌合金小片填补好的弹孔已经成为飞机的标准标志。再没有人觉得战争是激动人心的事情了。而中队除了执行常规任务外,有时还要向日军投放劝降书。执行这些任务通常是在夜间。飞机低速低空飞过那些已经被盟军抛在身后,但仍为日军占领的岛屿。为了防止在投放时被吹散,劝降书都是绑在新西兰羊肉罐头上投下去的。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他们在向敌人投放劝降书和食品时,还得时刻提防被敌人击落。这里不同于欧洲战场,日本人通常对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处以斩首。因此,执行任务的机组成员总是携带着一把装有 6 发子弹的 9 毫米口径手枪。一旦被击落,则 5 发子弹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