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洛克希德战鹰――PV-1/2“文图拉”/“鱼叉”简史(17)
1944 年驻扎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夜战型 PV-1(近处),可以看到其机头雷达罩明显不同于后期型 PV-1
总的来说,PV-1 作为夜间战斗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比之于陆战队后来采用的舰载单发夜间战斗机,如 F4U“海盗”和 F6F“地狱猫”,PV-1 在升限、爬高、转弯等飞行性能方面都大为逊色。与在欧洲大陆夜空对付笨重的四发重轰炸机的德国夜间战斗机不同,PV-1 要对付的,是进行零星袭扰的日本中型轰炸机或侦察机。和这些日军飞机相比,PV-1 在机动性能方面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但是,“海盗”和“地狱猫”作为夜间战斗机也存在着不足。几乎所有夜间战斗机飞行员都认为,夜间战斗机应该配备 2 名乘员,一名驾驶飞机,而另一名操作雷达。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让一名飞行员同时完成上述两项任务实在是勉为其难。正如 VMF(N)-531 的指挥官所说:“如果 F4U 有一名雷达操作手,而 PV-1 有 F4U 的飞行性能,它们就一定能击落更多的敌机。”

默默无闻的舰船杀手
一. 作战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共有 29 个飞行中队装备了“文图拉”和“鱼叉”。最初,这些部队被称为巡逻机中队(VP),1943 年 3 月 1 日它们的称谓统一改为轰炸机中队(VB)。到了 1944 年 10 月 1 日,部队又被改称为巡逻轰炸机中队(VPB)。这些部队的作战区域遍及太平洋的北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以及大西洋地区。1942 年 10 月,第 82 巡逻机中队(VP-82)成为第一个装备 PV-1 的中队。最后一支装备 PV-1 的部队则是第三中型巡逻机中队(陆基)(VP-ML-3),时间已是 1948 年 8 月 1 日。
在大西洋地区服役的飞行中队,除了 2 个中队以外,其余的都是在佛罗里达的德兰得海军航空站成立的。在那里他们接受了初步的训练,然后转移到博卡.奇科海军辅助航空站,在佛罗里达外海进行反潜战术训练。在大西洋地区的主要任务包括反潜和护航。在战争中,PV 机中队在大西洋地区共击沉和协作击沉 6 艘德国潜艇。
在北太平洋地区,从 1943 年 4 月到战争结束,共有 4 个装备了 PV-1 和 PV-2 的中队分别驻扎在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最初,这些中队的任务是协助盟军收复阿图和基斯卡岛。为此,他们执行了针对这两个岛的照相侦察、巡逻和轰炸等多项任务。在这两个岛被收复后,飞行中队随即在岛上建立基地,并从那里起飞,执行对日本千岛群岛的巡逻、侦察轰炸等任务,以压制、摧毁日军在岛上的各种军事设施。其间,在连续 9 个月内,PV-1 共作战飞行 4,177 小时,飞行总行程约 133 万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