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队“绝妙合作”:击毙日海军中将山县正乡(8)
后来审讯得知:这架飞机一共载15人,爆炸后日军争相逃命,只有一人未能逃出。
此人就是山县正乡,日本海军中将,后被追晋大将。
认错地方前来送死
阮捷成当时并不知道打死了这么一个大人物。抓到5个日军俘虏后,他们赶紧请镇上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王医生做翻译。
日俘供称:3月7日在椒江内降落的,是日军南支第四舰队司令、海军中将山县正乡的专用座机,机上共有15人,包括少将参谋长以及大佐、中佐、少佐等参谋、副官和机组人员。他们当天参加日本南方派遣军总司令、海军中将田中久一召开的军事会议后,中午前从广州飞返基地台湾高雄途中,于广东、福建沿海上空几次见到巡逻的美国战斗机群。山县的座机是运输机,没有作战能力,只能东躲西藏地一次次逃窜,艰难地从广东经福建上空逃到浙江上空。因为迂回躲避耗时过长,机上燃油耗尽,不能继续航行,山县正乡决定在日占区甬江口的镇海水面降落。驾驶员迫降心切,将椒江口的海门,误当作甬江口的镇海。
“海门与镇海两处相距很近,地形颇为相似,城市都处在一条河的出海口南面,而且河北岸都有一座宝塔。”阮捷成说。
“没有生擒山县正乡一伙,我至今都遗憾不已,否则,那可真是二战期间一件特大新闻!”阮捷成叹息说。
“事后很多人都问我:在栈桥上对着三个全副武装的日本人,你一点都不害怕?”老人笑道,“我当时只想弄清情况,不假思索地就迎面上去了。事后,才想到当时是多么危险!”
1945年3月7日晚,阮捷成忙碌不堪:嘱镇公所连夜购置芦席,待潮水退尽,飞机残体显现后,用芦席严实捆扎,不使外露;将日军尸体埋在葭芷镇西面的坟地。
事后证明阮捷成工作做得很细致:翌日涨潮时,一艘日军汽艇沿椒江北岸上溯到三江口附近;一个小时后,又来了一架敌机,按汽艇路线转了一圈才飞走。阮捷成说,当时海门海防部队并非正规作战部队,战斗力很差,日军若来报复,当地军民必遭受大难。
“掩埋日军四具尸体的乱坟岗,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不过山县正乡的座机至今还没有被打捞过。”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