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队“绝妙合作”:击毙日海军中将山县正乡(6)
海面落下日军飞机
1945年3月7日下午4点,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第二大队第六中队中队长阮捷成身着便服回家吃饭,顺路到海门市葭芷镇江边查哨。
猛然间,他看到江边有几个人围聚在一起,向东边椒江入海处指指点点,哨兵也在其中。阮捷成走过去,哨兵向他敬个礼,正待开口,阮捷成已经看见:在他右前方椒江口内,一处叫老鼠屿的江面上,落了一架很大的飞机。
人群中一阵小小的骚动:大飞机贴着江面向葭芷镇滑行过来。当飞机滑行到距人群大约30米处,阮捷成看清这是一架四发动机的巨型水上飞机,机尾上有个大膏药标记!
“这是我一生中发生的最大一件事,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时隔60年,87岁的阮捷成还清楚记得当年的一切,甚至每个细节。
“我原以为是盟国飞机。当时二战已进入最后一年,太平洋战场日军节节败退,美国军队正逼近日本本土,日本海、空军损失惨重,已经丧失了制空权。那时美国空军飞机从航空母舰起飞,完成任务后有时会飞到中国浙东衢州机场降落,在海门等沿海也常有美机过境。当我突然看到是日本飞机后,心头一紧,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怎么回事?”
飞机继续滑过来,在人群前七、八米处停住了。当时江水正在退潮,飞机的浮筒已触到泥岸,再也不能前行。停住后,机舱里出来三个军官,从佩戴上看,一个中佐、两个少佐,均佩军刀与手枪。三人上了旁边一只小舢板,用手一推,舢板就靠上了码头的木头栈桥。上了栈桥,日军官向他走过来。
欲引上岸瓮中捉鳖
“我赶紧示意哨兵立即隐蔽待命,一边向他们走过去。”阮捷成与三个全副武装的日本人在栈桥上迎面而立。
当时,天气还有点冷,这位年轻的上尉穿着一身棉长袍,跟当地老百姓并无两样——阮捷成所在的部队除担任防御任务外,还负责缉私工作,着便服也是为工作方便。
一个日军军官开口问阮捷成,阮捷成表示听不懂日语,示意用笔书交谈(由于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所以一些简单的事情用写汉字是有可能沟通的)。那日本人掏出纸笔,用半通不通的汉字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阮答:“海门。”
敌问:“不是镇海?”
阮说:“不是镇海,是海门。”
敌愕然,三人互看一眼,面露惊慌。
阮问:“你们上岸来想做什么?”
三人商量后,提出需要吃些东西。
阮在纸上写下:“可以,请你们上岸来,有吃的东西。”
三人又商量几句,答道:“好,我们去商量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