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反间谍战:克格勃在中国一次秘密行动
中国作为曾和苏联在国际舞台上一度抗衡的对手,自然不会被克格勃所忽略。克格勃在中国寻找任何可能的机会进行渗透和活动,而中国反间谍卫士时刻警惕,与克格勃间谍作斗争。
河南中医名医郗范被克格勃女色拉下水,他在为克格勃收集情报时被捕。以下讲述的是在监狱中发生的故事。
间谍治好管教科员
1971年,中国监狱管教科发现犯人郗范是名医,自是重视,把他分配到监狱医务所去干医务劳役,狱内称“医务犯”。
郗范在给干部看病中,治好了一个名叫纪凡艺的皮肤病,此人是管教科科员。纪凡艺心里对郗范颇为感激,有事无事总来医务所坐坐,和郗范聊聊天。
郗范自被捕以来,天天在头脑里默念一个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河西街91号张览先,有时在睡梦中还惦记着。现在,他决定开始实施“营救行动”。“文化大革命”时监狱对犯人管理因为定位于“阶级斗争”这个高度,所以非常严格。按规定,犯人一个月只能发一封信,收信人必须是入监伊始所填的登记表上的直系亲属。“张览先”当然不会上登记表,所以,干部肯定不会给他发信。郗范经过反复考虑,决定请纪凡艺发信。
于是,郗范执笔写“营救信”。信写得很短,郗范在信中告诉“张览先”,自己现在什么监狱什么部门服刑,仍做医生,请给寄些参考书来。“营救信”写好以后,郗范搁了几天。等到纪凡艺又一次来医务所和他聊天时,他把信递过去:“纪队长,麻烦您给我寄一封信,写给我一个亲戚的。”纪凡艺把信象征性地看了一遍:“好呀,你把信封起来,明天给你发。”
“国家干部”乔装出现
郗范的“营救信”寄出后的一个半月,他所服刑的监狱接待了一位来自郑州的客人。此人三十多岁,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他走进接待室,自我介绍是省高级人民法院特种刑事案件复议办公室副主任,姓任名保安。
这个任保安,真名叫武仲钧,原是黑龙江一个农场的普通干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造反得势,成为新贵,利用职权大捞钱财、玩弄女性并残酷迫害干部、群众。不到一年就因群众举报而下台,随即被公安机关抓起来,准备查清罪行,依法惩处。武仲钧乘一次提审的机会脱逃,辗转来到边境线,伺机逃往苏联。20世纪70年代初,克格勃派他来中国活动,这次委以险任营救郗范。
营救郗范的方式,克格勃的间谍专家一定反复精心讨论过。应该承认,这确实是一个看似冒险实际上具有最高成功概率的方案。当时还没有《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办案方式缺乏一种法定的程序,往往外调、提审、宣布刑事裁定都只派一人前往执行。只要来人证件齐全、手续完备,说什么就办什么。克格勃的方案就是钻了这样一个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