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9(MiG-29)“支点”前线歼击机(2)
MiG-29 的一种气动方案,与
MiG-25/F-15 类似
MiG-29 设计有独到之处,依靠先进的头盔瞄准器和 R-73 红外格斗导弹,离轴攻击角度可以达到左右各
45 度,这在 80~90 年代里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另外 R-73
的矢量喷口使这种导弹的机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MiG-29 能做 26
度迎角的持续飞行,还能突破 26
度迎角限制,以更大迎角姿态飞行数秒钟,使机鼻迅速指向敌机发起攻击。MiG-29 的机体结构设计也允许飞行员作出超过
9 G的短时机动动作。
MiG-29 的电子设备并不先进,作战时非常依赖地面指挥(恐怕这也是 MiG-29 实战战绩不佳的原因)。依照苏联前线歼击机设计思想,MiG-29 是用来配合苏联境内完善的空防网使用的,并不需要飞机面面俱到。苏联人的战斗机设计上有一个不传之秘:MiG-29
的座舱设计与其他苏联战斗机非常相近,例如 MiG-21,MiG-23,SU-25
和 SU-27。这样,苏联飞行员可谓一通百通,以前飞 MiG-21/23 的可以很容易就转型到
MiG-29 上,大大缩短培训时间、还节省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