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上空的空战——米格-17对抗 F-4C(3)

击落F-105战斗机1架,F-4C战斗机3架,击伤F-4C战斗机1架。评价:美军使用的F-105战斗轰炸机和F-4C战斗机均是第二代超音速飞机,机载武器主要是半主动雷达寻的“麻雀III”和红外线制导的“响尾蛇”导弹。F-4C所使用的“麻雀III”导弹不仅可以尾追攻击,而且可对头和侧向攻击。越方主要使用的是第一代高亚音速飞机米格-17;少量使用米格-21超音速飞机,但采用的空空导弹是第一代红外线型。所以美军的飞机和机载武器的性能均处于优势地位。F-105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对地面突击,只有在不外挂的条件下,才敢与越机空战,通常均尽量避开与越机空战。且有大量F-4C战斗机掩护。F-4C是第二代战斗机中性能较优异的飞机,具有全向攻击能力,性能与火力均优于越机,因此在空战中处处主动寻机与越机空战。美空军采用“波洛”战役的战术方法,以大量F-4C战斗机伪装成F-105战斗机,用迷惑的手法欺骗和引诱越机大量升空作战。越军由于飞机数量有限,飞行员技术水平与作战经验有限,尽管第次升空作战总是想方设法寻找F-105作战,尽量避开F-4C,而在实际战斗中,总是事与愿违,往往是先与F-4C作战。主要是越方每次出动,总是采用从两个机场出动3个四机编队的战术方法,被美军识破,因而美空军采用“波洛”战术,将越机引出来打,往往达到掩护F-105战斗轰炸机完成轰炸任务的目的。
越军米格-17飞行员,两次空战都发挥了飞机低空水平机动性能好的长处,空战均控制在1000米以下。而F-4C和F-105都是大速度飞机,在低空条件下,不仅速度受到限制,其机动性能也变差。越方飞行员充分运用了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的战术,采用水平机动为主,与美机长时间缠斗,结果在两次空战中,击落4架美机,其中三架是米格-17飞行员,充分发挥飞机性能,在水平盘旋机动中击落的。越方飞行员在空战中,大胆采用低空奇袭和逼近美机空战的战术,这不仅显示了以弱胜强的决心,而且迫使对方机载导弹无用武之地。因越方飞行员采用这种战术,使美机在发射导弹时有误击自己飞机的顾虑,同时在水平机动中,很难构成较好的发射条件,因而命中率低。在两次战斗中,美机发射空空导弹32枚以上,在格斗中无一命中,越飞行员说:“只要机动得当,空空导弹并不可怕”。被美机击落的4架越机,有3架是在投入战斗前或退出战斗后,未发现敌机的情况下,被偷袭击落的。在现代空战中,最危险的是在没有发现敌机的情况下被偷袭。“麻雀III”导弹是雷达半主动制导,可全向攻击,被击落的4架越机,有2架是对头发射击落,1架是侧方90度被击落的,只有1架是尾追击落的。因此,对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必须采用高度与方向相结合的综合机动方法才能有效。格-21战斗机与F-4战斗机同属第二代战斗机,所不同的是米格-21是一种轻型战斗机,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而F-4是一种重型战斗机,并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即远战能力)。两种飞机的机动性能相差不多。所以除远战能力外,两机在近距缠斗中是半斤八两。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差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