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叫我咪咪”——幻影 2000 的诞生(3)
这是
ACF 的双三版,也称幻影 G8A 或幻影 F8
老家伙马赛尔.达索毕竟老奸巨滑,一方面在研制日益复杂的重型战斗机,一方面预见到市场对轻型简单的战斗机的需要而不放弃研究。从 70
年开始,达索公司就在研究轻型、简单战斗机的方案,所以法国政府提出“小幻影”的要求时,达索公司立即就呈上多年的研究成果,当然立刻就获得了政府的批准和投资。这时,咪咪有了名字,因为外形酷似幻影
III,所以开始时叫“超幻影 III”,后来改称“超幻影 2000”,以后“超”字没有了,直接就是幻影 2000。
幻影 III
无疑是法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战斗机,总销售量达到 1,400 多架。但幻影III换型到幻影 F1 时,达索公司放弃了幻影 III
的“注册商标”无尾三角翼,而改用常规的有平尾的布局。幻影 III
充分利用了无尾三角翼布局的诸多优点:超音速飞行时波导主力小,瞬时盘旋速率高,翼面积大,机翼相对重量轻(因为翼身连接点多,对连接部结构加强的要求低),翼内燃油容积大,省却的平尾也节约了结构重量。但三角翼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和常规的有平尾布局相比,无尾三角翼的控制面离机体重心近,控制力矩短,所以操纵效率较低,控制面需要偏转更大的角度,才能达到相同的控制力矩,导致阻力增加。另一个缺点更严重:由于俯仰稳定性的需要,飞机重心在升力中心之前,这样,机头上扬时,机翼仰角增加,升力增大,机体在升力作用下,以重心为支点,机头回压,仰角恢复正常;机头下俯时,机翼仰角减小,升力减小,机头回升,仰角恢复正常。但这样设计的问题是:起飞着陆时,本来机翼后缘控制面(在正常布局上称襟翼)可以下垂,以帮助在小速度时增加升力,但作为无尾布局的升降舵,控制面应该上翻,压机尾以帮助机头拉起。这是一对矛盾的要求,在不放弃俯仰稳定性要求时,无法调和。所以过去无尾三角翼飞机的起落滑跑距离都比较长。由于无尾三角翼的前缘后略角都比较大,无尾三角翼的另一个问题是持续转弯性能较差。
幻影 III
换代时,达索公司回到了常规布局的幻影 F1,但升级到咪咪时,又回到了无尾三角翼布局,但这一次,此无尾三角翼已非彼无尾三角翼了。
在法国从 ACF
移情别恋到咪咪时的六个月前,北约的北欧四国(荷兰、比利时、丹麦和挪威)放弃法国特地为参与竞标而准备的配用 M53 的幻影
F1,而选用美国的
F-16 战斗机。最可气的是,他们还特地在巴黎航展宣布竞标结果,把法国佬的大鼻子狠狠地拧了一下。老马赛尔对 F-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