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航空发展看LCA(3)
在某种可靠的发动机基础上再设计发展一种先进技术战斗机。这个建议很有争议,因为很多人认为印度应该走渐进的道路:在发展一线飞机之前先制造一种高级教练机。尽管印度空军根据其战术空中支援飞机(TASA)计划已经引进了
MiG-23BN、MiG-27“鞭打者”飞机,HAL 还是于 1975 年按该计划要求进行了飞机设计研究。尽管失去了 TASA
计划的机会,印度工业界还是致力于一种轻型作战飞机(LCA)的发展,目标是替代印度空军庞大的 MiG-21 机群。LCA
计划无论对军方、还是对印度航空工业甚至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平都具重大意义。印度空军中的 MiG-21 飞机数量最多,它的替代者要求廉价、性能好、有多任务能力。LCA
要求高速、加速性好、机动力超群、可分散配属、可短距起降,并且配备高性能航电设备和多种武备。飞机价格要低,维护性可靠性都要达到现代飞机水平。虽然不是专用战场阻断飞机,LCA
要象 MiG-21 一样可充当战斗轰炸机。飞机要能携带适量的空地武器(4,000 千克)以及带 220 发炮弹的 Gsh-23 23
毫米航炮。飞机也应有有限的精确武器制导能力。
LCA
对工业界的价值是勿庸置疑的。因为该机始终将是一种尖端的高技术飞机,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科技。该机将有静不安定气动布局、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基于开放体系的先进航空电子设备和多模式雷达。按照性能要求,该机将大量使用碳纤维增强材料(占
45% 的机体总重)和先进发动机。生产 LCA 这样的飞机要求使用现代设计和制造技术,包括同步计算机辅助工程(含设计、分析、制造和测试)和数字原型技术等。LCA
计划要求所有有能力的印度公司和组织都加入发展工作,该计划同时也会大大提高这些机构的技术水平。有 60 家主要的工业公司、11 家学术机构和 33
家政府研究和发展机构加入了该计划。有些人认为 LCA
计划应该将次要系统外包,采用国外业经考验的系统方案而不必事事从头做起。这样可能会使飞机成本较高,但可以节省发展时间,同时也使印度的力量集中于核心系统上,从而减少拖延。
正式公告
LCA 计划于 1980 年正式公布。可行性论证于 1983 年开始。1985 年印度空军发布了对一种轻型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的采购要求。作为 LCA
设计发展的协调单位,ADA 于 1984 年建立。很明显印度需要外国合作伙伴提供 LCA 的关键部件。1986 年通用电气公司(GE)签约向印度提供 F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