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喷气式轰炸机
第二代喷气式轰炸机
第一代喷气式轰炸机虽然比同级的活塞式轰炸机飞得快、飞得高,载弹量也大,但它们全部都是亚音速的。当这些飞机研制完成,开始投入使用时,出现了飞行速度更快的超音速战斗机,这就给自卫能力不强、机动性较差、速度较低的喷气式轰炸机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如何应付超音速战斗机的挑战,便成为摆在轰炸机部队和设计部门面前的一大难题。 当时,最直观的对策就是:相应地提高轰炸机的最大速度,以快制快,摆脱敌方战斗机的纠缠,以获得“生存权”。 1956年11月11日,由康维尔公司研制的B-58“盗贼”式轰炸机的原型机进行了成功的首次试飞。它的上天,使之成为了美国生产的第一架,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超音速战略轰炸机。1959年12月,这种新型飞机开始装备部队。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提出了另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发展超音速3倍的B-70“瓦尔基里”(“战神婢女”)战略轰炸机。其巡航飞行速度如此之高,将使当时的任何一种战斗机都追不上它。 “战神婢女”的第一架原型机XB-70A于1964年9月21日首次试飞成功,因其超时代的设计和惊人的性能,而令许多航空专家为之倾倒的B-70战略轰炸机,最终未能装备部队,而是被推上“断头台”。 受美国人的影响,前苏联也曾开发过飞行速度接近超音速3倍的战略轰炸机。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苏霍伊设计局开始研制代号为T-4(又称100号产品)的高超音速战略轰炸机。首架T-4原型机于1972年8月22日,飞上了云天,不久就突破了“热障”。可惜的是,其命运与美国的B-70一样,仅如昙花一现,并没有被官方所看中,发展计划最终告吹,尚未装备部队就寿终正寝了。 第二代喷气式轰炸机使用时间较长的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图―22“眼罩”。该机于1955年开始设计,1958年首飞成功,1962年开始装备部队。由于该机的机动性较差、活动半径较小、自卫手段少,最大M数也不算高,因此,未能大批量生产。图―22中型超音速轰炸机对一些有钱的中小国家还是有吸引力的,该机曾出口给伊拉克等第三世界国家,80年代的两伊战争时,图―22作为对伊朗的威慑手段使用。而到了海湾战争时,在多国部队的围攻下,这种大而笨的飞机几乎派不上什么用场,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为了保存实力,以免被多国部队摧毁在地面,少量图―22转场飞到伊朗“避难”。结果,被其前对手扣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