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志愿航空队轰炸机部队在中国(1937-1946)(1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DB-3,另外还有一架 DB 被改装成为燃油运输机。

1937 年 9 月 23

日,伏罗希洛夫元帅下令“沿着特殊航线“组织运送轰炸机,这就是北线。从伊尔库茨克经乌兰巴托,Dalan-Dzadagad,再到兰州。虽然该航线几乎与南线同时开始组织,但正式投入使用的时间要大大落后于南线。31

架 SB 沿西伯利亚线铁路运往伊尔库茨克,当地 125 飞机制造厂负责装配。这些飞机将全部移交中国空军,运送任务由 G.I.Tkhor

少校指挥下的 64 航空旅负责。

该行动计划 11 月 15 完成,但被大大延误。莫斯科向64

航空旅发来电报说:“在伊尔库茨克的鸟儿集会已延迟“ 。负责生产的莫斯科 SB 轰炸机工厂原来的生产计划已经排满,需要抽调人手来生产这

31 架飞机,10 月 20 日莫斯科向厂长下令以加速准备飞机,在 10 月 26 日前开始尽快测试首批 10 架 SB。Tkhor

少校干脆带兵进驻工厂机场,并立即开始就地训练飞行员。他规定每个飞行员在所有气象条件下完成 30-35

小时飞行时数,并熟悉在陌生地区导航航行。飞机制造厂长向莫斯科抱怨少校占用了有限的工厂跑道空间,要求他移走飞机,但他的投诉被置之不理。

Tkhor 亲自驾驶一 R-5 通信机沿整条北线往返,但首飞北线的轰炸机是

3 架 TB,从贝加尔军区运送炸弹和弹药物资到中国。当时中国已储备外国炸弹,但无合适的挂架接头,所以第一批从南线抵达的 SB

轰炸机除了自身带来的炸弹外就无弹可用了,后来中国的技术人员成功地制造了挂架接头,解决了这个问题。11 月 19 日 3 架 TB

降落肃州,飞行途中由两架 R-5 随行,与其说是护航,不如说是为了万一 TB 迫降,可以提供救援。

随后,磨蹭已久的伊尔库茨克终于派出 15 架 SB,12 月 7 日 9

架轰炸机和 3 架 R-5 载货抵达肃州,并沿着已经摸索航线进入兰州。Tkhor 被急电召回国内,1938

年又作为资深空军顾回到中国。1937 年 10

月苏方在兰州开始训练中国飞行员,中国飞行员很少有人具有双发飞机驾驶资格,并且训练水平一般,维修人员也同样如此。最早受训的是中国空军一大队第一和第二中队,他们的装备已经损失殆尽。很快二大队第

11 中队与第四中队也加入训练。他们的教官是苏联飞行员 F. I. Dobysh,V. F.

Nyukhtilin,N.Novodranov,和 Saranchev。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5页/共4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