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志愿航空队轰炸机部队在中国(1937-1946)(10)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在飞行员极不熟悉航线的情况下,苏联空军仍不断派出轰炸机编队。苏联空军司令

Ya.I.Alksnis 不断催促,他几乎每天都用加密电报“轰炸”阿拉木图,10 月 13 日:“为了不浪费时间,立即派出第一梯队

SB,特别指令 10 架……”;10 月 14

日:“第一梯队的延迟起飞是让人难以理解和难以忍受的!”……诸如此类电报不停,直到编队出发。

第一批 SB 轰炸机在 N.G.Kidalinskii 和

M.G.Machin 的指挥下于 1937 年 10 月中旬飞向中国,机群分为 I.Kozlov 和 P.Murav’yov

编队批次,和一个单飞的 N.Litvinov 机组共 21

架轰炸机,只留下了担任战斗机编队领队的飞机(苏制战斗机没有完善的导航设备,只能由轰炸机引导飞往中国)。所有飞机的炮手位塞满了零部件和弹药,炸弹舱也载弹

600 公斤,当然是未装引信的。10 月 20 日首批 7 架 SB

安全降落乌鲁木齐,其中一架着陆时轮胎破裂被留在机场更换轮胎。从乌鲁木齐起飞时,Zakharov 的飞机又出现故障,其余五架飞到肃州。10

月 24 日第一架 SB 到达兰州,到 26 日兰州已经接收 9

架飞机。编队每天向莫斯科报到飞机的最新位置,此次飞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

已涂上中国空军标志的 SB-2 机队

尽管当时苏日不时有边境冲突,但两国还保持着正常的外交关系,进入中国境内的部队必须要保持相当的低调。能进入中国参战的人员都是苏军中的精英,经过了慎重的甄选和补充训练,为了掩盖部队中政委的身份,都给他们冠以各色头衔,如党委书记 Rytov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0页/共4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