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D“蹂躏者”鱼雷轰炸机(7)
机腹的“诺顿”瞄准具窗口
TBD 最有特色的还是那由七个部分组成前半截高高突起而后急 剧收缩的玻璃座舱罩了,其中四块可以沿滑轨移动打开。按照美国海军的规定,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座舱罩应当是完全 敞开的,这主要是为了在遇到不测时乘员可以快速逃生。当然,在战斗飞行时仍有许多飞行员保留了这个习惯,由此可 以推想在照片上见到许多 TBD 于战斗中仍旧敞着座舱罩决非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1938 年 8 月 16 日,海军追加订购了 15 架 TBD-1(生产序列号从 1505 到 1519)来替代在训练中损失的飞机以及扩编新的飞行中队。比起原先生产的 TBD-1 来,这一批飞机稍做了些改进。主要是扩大了机翼上可踩踏区域的面积,从 9.15 英寸宽加大到 18.15 英寸宽;还有 就是重新安排了尾翼上编队灯的位置,从左侧水平尾翼移到了垂直尾翼的前缘根部。而到了 1939 年 6 月 21 日,海 军又有了利用 TBD 发展一种水上巡逻轰炸机的念头,不过这一次决定不去麻烦道格拉斯公司而是自己动手。很快,尚 留在海军试验中心的0268号机被运到了位于费城海军船厂一角的海军飞机工厂进行改装作业。说穿了,这次的改装就是 用两个浮筒取代原来的起落装置而已,但是考虑到 TBD 挂上鱼雷后将近 9,000 磅的重量后,挑选一对合用的浮筒却也 不那么容易。最终海军飞机工厂决定把这一问题交与老牌的水上飞机专用浮筒生产厂家 EDO 公司(道奇.奥斯本伯爵公 司)来解决。EDO 公司从 1925 年以来就和海军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以生产铝制的轻重量高强度水机浮筒而在这一行享 有盛名,接到指标后很快便制成了一对长 29 英尺的铝制浮筒(这可是当时使用在单发水上飞机上的最大号浮筒),圆 满地完成任务,不光如此,为了方便飞机上岸维修,还附送一套专用的滑板车。解决了浮筒这一关键问题后剩下的工作 都十分简单,比如取消尾轮和着舰钩,在右翼根部加上一个把手以方便乘员登机。不出两个月,改装工程便告完成,海 军在当年 8 月 14 日给了新飞机 TBD-1A 的正式编号。经过在安娜寇斯提亚海军航空站一个多月的测试后,该机被送 到靠近罗德岛纽波特的戈德岛海军航空站作进一步的检测,结果还不错,除了最大航速合理地下降了约 20 英里/小时 外,装上浮筒对其他性能和操纵性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并且,得益于 EDO 公司体贴周到地设置在浮筒尾端的方向舵, 该机在水面滑行时控制方向也非常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