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大清龙旗在南海
1909年,南海东沙岛被日本人强占,激发了大清上下扞卫主权的热情。清政府不顾自身嬴弱,毅然宣示主权,维护领土的完整。李准,也因缘际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南海各岛宣示主权的海军将领。
文/国家历史特约
【澳大利亚】 雪 珥
“今天下一海军争竞剧烈之场耳。古称有海防而无海战,今环球既达,不能长驱远海,即无能控扼近洋。盖海权者,我所固有之物也,彼虽束我,焉能禁我之治海军?”
——【清】姚锡光《筹海军刍议》
南沙群岛告急!
1933年4月,中国军队正在长城各口奋勇抗击从东北汹涌而来的装备精良的日军,长城告急!平津告急!华北告急!
此时,遥远的南海也传来警报:法国人出兵,侵占了南沙九岛!而早在两年前,当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步步鲸吞我东北领土之时,法国人就以越南宗主国的身份,对中国在西沙群岛的主权提出质疑。
一边要对付胃口越来越大的日本人,一边要对付南方不断起兵的内部造反势力,在内忧外患中疲于应对的国民政府,并没有示弱,向法国发出了严正的抗议。在这股热潮中,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走进了天津《大公报》报社,向记者详细地介绍了他当年率领大清海军舰队巡航西沙、宣示主权的故事。
这位老人名叫李准,四川邻水县人,晚清广东水师提督、民国政府的直威将军,中国第一位在南海各岛宣示主权的海军将领。尽管李准的回忆所涉及的岛屿,并非就是法国人正在强占的,但依然极大地鼓舞了正处身于“最危险的时候”的全国军民。
故事要从东沙岛的鸟粪开始述说……
东沙鸟粪引来日本人
东沙岛,一个面积只有1.8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每年在此经营的中国渔船,不下数百艘。这片海域,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广东、福建沿海渔民的淘金宝库,来此捕鱼的大清渔民中,许多都发了财。
这里的出产太丰盛了,据广东香山县渔民梁盛向清政府出具的证词,渔民们一般每年要来此三次,主要是捕鱼,在岛上进行腌制,也捕玳瑁,在岛上去鳞晒干。每次能收入2万元左右,沿海一带普遍有“要发财、趁东沙”的说法。
渔民们在岛上建了一座海神庙,还安葬了数百位同胞,并为这些孤魂们建起了一座祠堂,名为“兄弟所”。
在西方人的记载中,东沙岛名为“普拉塔斯”(pratas island),因为1866年有位名叫pratas的英国人在此避风。在西方的海图中,东沙岛明确标注是广东之岛屿。
捕鱼致富的大清渔民们,并没有注意到东沙的另一个富饶资源:鸟粪。千百年累计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