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38年后再燃保钓热火 马英九曾称不惜一战(3)
两年后的6月,马英九公开宣称,台湾应不惜一战,逼日本谈判。4个月后,台湾光复六十周年之际,马英九又在纪念活动中特地纳入“保钓”内容——水祭钓鱼岛。
台湾媒体在描述这一场景时写道:这天,霏霏细雨中,暌违已久的《台湾光复歌》再次响起。马英九在致词中说,历史证明,钓鱼岛历来属于中国,当年钓鱼岛与台湾一起被日本占据。台湾光复,钓鱼岛自然应该回归中国,决不能对日本退让。在农运诗人詹澈朗诵《岛殇》声中,马英九与当年“保钓”人士一道,舀起一瓢瓢钓鱼岛海域的海水倾入光复纪念碑前的水池。
台湾民间38年保钓梦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俊发自北京1970年夏季的一天,台湾淡江大学英文系老师王津平正在教室里低头翻字典,突然,一位香港侨生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冲着他大骂:“你这个书呆子还在看什么书啊,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日本都欺负到我们头上了。”
几天前,美国驻日大使馆对外宣布:将琉球列岛于1972年5月15日“归还”日本,其中包含了历来属于台湾的钓鱼岛。资讯发达的香港率先知悉这一消息,保卫钓鱼岛运动也率先在香港学生中兴起。
平时不关心时事的王津平被同学骂醒了,他决定用文章来声援。“当时关于钓鱼岛的中文资料很少,于是搜集了很多关于钓鱼岛的英文刊物,我正好编辑学校校刊,于是文章写出后要发表也很便利。”38年后,回想当年,王津平依旧激动万分,“当时做了很多感觉不可能做的事情,国民党当时还教育我们说:很多事都可以做,就是不能串联,你们知道多危险吗?我们还是照做不误。”
其实,这次只是王津平参与“保钓”运动的一个热身,真正让他激动万分的事还在两年之后。
老当益壮
1972年,王津平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州求学。此前一年,美国“保钓”运动已在各个大学遍地开花。最先在美国发起这一运动的是普林斯顿大学沈平、李德怡等人,他们在1970年年底组成了“保卫钓鱼岛行动委员会”,强调以行动“警告日本”“抗议美国”“呼醒国人”。短短两个月间,“保钓行动委员会”几乎遍及全美各地近60所高校。当时,中美尚未建交,在美国,鲜有大陆留学生,活跃在“保钓”一线的都是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学生,可以说,这是台湾民间“保钓”运动的开端。
初到美国的王津平被眼前的一切震住了。“有多少人为了‘保钓’牺牲了他们的学业。当年很多‘保钓’的兄弟,孩子长大后都是瘦瘦的竹竿型,就因为他们根本无暇照顾孩子。”这位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对《国际先驱导报》回忆道:“后来,我也放弃了哈佛大学博士,一路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走遍美国各个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