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首代护卫舰战力对比:江湖级攻击力远超日舰(3)
下面我们对比一下两型导弹护卫舰的基本性能。首先,从基本结构和尺寸上来看:中国“江湖”i级导弹护卫舰采用了高干舷平甲板船型,艏柱前倾,舰艏有较大舷弧和短舷墙,以改善舰在大风浪航行时的甲板上浪。主船体结构为纵骨架式,采用高强度台金钢,内部部分结构采用铝合金材料。全舰共分12个水密隔舱,可在任意两个相邻舱室进水情况下保持不沉。舭部设减摇鳍装置。全舰总长1032米,宽108米,型深63米,吃水3.19米,标准排水量1600吨,满载排水量2000吨。日本“筑后”级同样采用高平甲板船型,全长93米,宽1o.8米,吃水35米,标准排水量1480吨,满载排水量1700吨。从以上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江湖”i级和“筑后”级排水量相当,都属于1500吨级别的中型护卫舰。在舰体设计上,“江湖”i级的长宽比较大,“筑后”级则较小。较大的长宽比能够获得较高的航速,但是舰艇的适航能力和抗风浪能力会受到负面影响。“江湖”i级之所以采用较大的长宽比,是因为当时中国海军舰艇设计人员偏重干追求舰艇的高航速,将护卫舰当成海上反舰武器平台使用,只要其能寻找到战机把反舰导弹发射出去就达到了作战目的,并不要求在海上长时间逗留,而且较高的航速对捕捉战机以及躲避敌方攻击有一定的优势。“筑后”级则不同,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反潜,需要较长的海上逗留时间和比较稳定安静的平台,对速度要求比较低。舰艇在高速航行时会发出很大的噪音,对反潜作战相当不利。不同的作战目的和不同的设计思想,造成了两型护卫舰基本结构和尺寸上的不同。
在动力和航速方面,“江湖”级采用2台12pa68tc柴油机,每台功率5884千瓦,双机双桨双舵,舰艇最大航速26节。“筑后”级同样采用全柴动力,使用4台2942千瓦柴油机,其中每2台柴油机并联驱动一套主轴和螺旋桨,全舰一共两具螺旋桨驱动,最高航速25节。双方采用不同的动力配置方案也是有原因的。对于中国来讲,当时缺乏大功率汽轮机、特别是适合舰艇使用的燃气轮机制造技术,很多中型作战舰艇虽然一直追求高航速,但是由于技术限制而无法使用燃气轮机,只能使用大型柴油机作为主动力。这使得当时中国海军虽然非常强调舰艇的高航速,但是自行研制的护卫舰航速始终停留在20-25节左右。从今天的标准来看,这样的航速未必不够用,但对于当时把大中型舰艇当“超级导弹艇”来用的中国海军来说,这一航速显然还是太低。“筑后”级采用4台柴油机2—2并联方式,更多的还是考虑到反潜作战的需要。在反潜巡逻搜索的时候,可以只开动两台柴油机,各带动一个螺旋桨,使军舰维持在经济航速,这样可以降低噪音辐射、增加续航时间.需要高速机动的时候则4台柴油机全部工作。显然在动力系统的安排上,“筑后”级显得更加从容、更能适台其作战任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