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苏-27战机内幕(4)
几天之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举行了隆重的首飞庆典,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中央军委委员王瑞林、曹刚川等领导同志,亲临沈飞参加首飞庆典,并观看了国家重点工程新一代重型歼击机的飞行表演。驾驶新型战机进行飞行演示的,是首席试飞员付国祥大队长。
“军委首长:国家重点工程首架战机试飞完毕,各项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请指示。”付国祥怀着激动的心情,用洪亮清脆的嗓音,向军委首长报告了新型战机首飞成功的喜讯。
在庆典会上,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宣读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给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的贺信。共和国不会忘记,为了早日飞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长空利剑”,付国祥和他的战友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在改装过程中,他们分秒必争赶进度,为了按时出国进行新机改装,一门外语的飞行专业术语,他们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给以攻克。这期间,他们对自己实行严格的全封闭管理,突击强化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了理论改装。在飞行改装过程中,由于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给改装训练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时间压缩、科目也相应压缩,这势必影响改装训练的质量。但是试飞员们心里最清楚,无论怎样压缩,质量不能打折扣。按规定,新型战机的飞行员需要带飞完成20个训练起落才能放单飞。而他们仅带飞了6个起落,便成功地放了单飞。新一代战机正是在他们的顽强拼搏下诞生了。
跨越时空的握手
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国家成立了航空工业局,并于1951年6月29日将空军所属的东北修理总厂第五厂改为沈阳飞机厂。至此,新中国第一代航空工业建设者在这里开始谱写沈飞历史的第一篇章。1953年5月,沈阳飞机厂被列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点项目之一。
1956年7月19日,是共和国航空史上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成功飞上蓝天,从而使中国的航空工业一跃跨进了喷气技术时代。而后,沈阳飞机厂仅用20年的时间,又先后创造了新中国航空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第一架2倍音速歼击机、第一架高空高速歼击机等相继研制成功。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航空工业又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随着歼-8系列机型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国防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跨入新世纪后,新型飞机装备的研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天的中国不仅有了能够适应现代化战争的新一代作战平台,而且还研制出了一部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配套装备,进而使新一代的战斗机如虎添翼,跨进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