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国民党丧钟:国民党军事力量在东北迅速崩溃
沈阳的收复是东北国民党军军力崩溃的终曲,而辽沈战役之前,国共东北的攻防态势其实早已彻底换位。国民党部队从1945年进入东北到1946年连克本溪、四平,占领长春,战绩和士气一度达到顶点。但谁承想到此后两年,国民党在东北的战争机器竟如大雪崩般迅捷溃散。
蒋介石的误判
有军事学者认为,国民党在东北的溃败,转折点可追溯1946年5月30日。那一天,蒋介石和国防部部长白崇禧抵达刚被国民党军队攻占不久的长春。
"得长春者得东北","得东北者得天下"。民间的谶语到底对国共双方统帅有多大心理影响不得而知。反正在苏军撤离、国民党接收后不到几小时,长春这座前伪满洲国"首都"、东北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就在撤退苏军的紧密配合下被民主联军攻克。国民党再次拿下长春后蒋介石亲临此地,可见长春对国共双方军事、政治价值之重要。
当天在与杜聿明、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陈明仁等国民党高级将领会见时,蒋介石问手下将领:共产党军队的战术和江西时代比,有没有什么进步?
当时,林彪的精锐部队没能抵挡新六军、新一军等精锐部队的正面攻势,所以对于蒋介石的提问,国民党将领们回答:无论此前四平之战还是本溪之战,共军并没表现出多少实力。
此后的历史证明,这是一句真实的谎言。
其实,经历8年敌后残酷抗战洗礼的共产党军队,其战斗力早已被美国政府所洞悉。美国人早就意识到,蒋介石如果发动全面内战,他的政权可能会招致惨败。当时调停国共谈判的马歇尔因此曾竭力阻止蒋介石用武力解决问题。遗憾的是,当时无论蒋介石还是毛泽东,其实都没有完全掌握对方的真实战斗力。
东北最初的交手,应该说,给双方带来了与事实正好相反的误解。在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交火中,林彪手下四纵吴瑞林的主力包围了廖耀湘新六军22师一部,猛攻一夜,伤亡数千,竟根本无法撼动对手,只得被迫撤退。"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复仇的心态,反映的是共产党部队吃亏在先。
怀疑共产党军队及其统帅战斗能力的不仅是国民党人。林彪很快以战区统帅身份,亲率两个师围歼国民党十三军一部于秀水河子。但杀鸡用牛刀的小胜后,随之而来的是锦州、本溪、四平和长春等城市的一连串陷落。当时连林彪的老部下也开始怀疑这位在苏联养病8年的常胜将军在一路下令放弃四平、长春,"逃"过松花江后,是不是已经"不会打仗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1946年的5月30日,东北所有战况和国民党将领的陈词,才让蒋介石做出了一个令他无法回头的错误判断:共产党和林彪的部队不过如此!由此,他最终确定"用武力解决中共"的决心。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马歇尔的调停计划彻底失败。离开中国之前,这位未来的美国国务卿曾预言,美国纳税人的金钱由此都将彻底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