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的军事工业:为新中国军工打下良好基础(8)
火药技师教逢春,原为民间爆竹匠,他家祖祖辈辈以做鞭炮、焰火为生,从小学会了一套制造黑火药的技术。1938年全家七口参加了我军修械所,后调入军工部从事火药研制的技术工作,在缺少安全防护的情况下,他的妻子和两位叔叔先后在爆炸事故中牺牲,他唯一的儿子因拨弄废炮弹被炸死,他自己在试验中也曾多次受伤。但为了探索火工品生产的规律,他毫不退缩,经常目着生命危险,把从战争中缴获的各种炮弹引信和雷管,一一拆卸、解剖,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能和生产方法,成为军工部生产火工品的“外科医生”,在试验和生产中,凡遇到火工品方面的问题,都要请教他,请他去“找病因”,“动手术”。由于他多次负伤,加之积劳成疾,不幸早年去世。
有一件事使我至今难忘:1941年,第一批五O小炮试制成功,进行试射时,我想亲自试试,炮手魏振样怕出危险,硬把我推开。不料这次试射竞发生膛炸,炮手右臂当场炸断。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心里总有一股莫名的激情,我深切地怀念抓些为军事工业积劳成疾、因公负伤和光荣献身的战士。我国国防工业能有今天与烈土们的功绩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当把他们未成的事业永远继承下去。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脍炙人口的《游击队之歌》中有-段歌词:“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反映了抗战初期游击战的一些情况。当战争发展到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当时的情况是:“没有吃。没有穿,人民给我们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我认为这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