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的军事工业:为新中国军工打下良好基础(6)
在群众性的爆破运动中,根据地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从当地的实际条件出发,创造了品种繁多的地雷。在各种地雷中,以石雷的产量最大,用途最普遍。太行山有的是石头,取之不尽,制造容易,而且伪装性好,杀伤力也强,当时,群众把造石雷的方法编成歌谣:“一块青石蛋,当中钻个眼,装上四两药,安上爆发管,黄土封好口,线子在外边,事先准备好,到处都能安,鬼子来”扫荡“,石雷到处响,炸死大洋马,留下机关枪,保卫老百姓,保卫公私粮,石雷真顶事,大家赶快装。”
在地雷的埋设伪装上,各地民兵动脑筋。创造了许多巧妙的埋雷方法,大摆地雷阵“遍地设雷,到处开花”,使敌人“来不让来,走不让走”,如在敌人行军路上把埋地雷的地方印上车轮痕迹。表示行车已过没有危险,在无雷的地段却故意挖出新土,有时还插上红旗,旗上写着“小心地雷”,在狭窄的山路上用白灰划上许许多多的圆圈,并注明“脚下留神”,这些圆圈有的有雷,有的没有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搞得敌人胆战心惊,不敢贸然前进。有一次,日军150余人,在阳城县“扫荡”中,临近紫江村时,先头部队踏响地雷,后面士兵慌乱奔跑。连连被炸倒,当场丧命19人。敌指挥官今工兵开路,见可疑的石头就划圈,一路上石头遍地,数不清,划不完,队伍象蜗牛似的爬行,仍然两次踏雷,死伤30多人。在开展反“扫荡”斗争中,几乎村村户户都造看家雷,埋设在门前屋后、炕头、灶口、柴堰、井台、锅底等地方,使敌人不敢进屋,不敢乱翻,有效地保卫了村庄和家院。以他雷为主体的爆破运动,后来由护村看家,逐步发展到主动出击,围困敌人的碉堡、据点,迫使敌人困守在碉堡内,不敢轻易外出。
寓军工于民众之中
战争年代,根据地人民对军工生产给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怀,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敌人疯狂“扫荡”的日子里,我们遵照彭副总司令的指示,将工厂“化整为零”分散转移到隐蔽的山村。这一时期的工厂,多数没有专门厂房,而是利用民间房舍或庙宇进行生产,职工住宿借居在农民家里。凡是兵工厂所在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军工战士的好房东。在生活上,乡亲们把热炕让给职工睡。把新粮先给职工吃;在生产上,献铜、献铁、献火硝,工厂需要什么,他们就千方百计支援,农会成了兵工厂的供给部;运输有困难,农民包,不论天寒地冻,路途艰险,长年累月赶着毛驴爬山越岭,把一筐筐原料和材料驮进工厂,将一批批军火送给部队,成为太行山上的钢铁运输队;劳动力缺乏,农民顶,他们主动进厂摇大轮,甩重锤,担当各种临时工作,随叫随到,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成为不穿制服的兵工工人;敌人窜扰,农民护,青年民兵站岗放哨保卫工厂,老年人千方百计掩护职工,不少兵工工人与他们结下了生死之交。许多农民为保卫兵工厂,家被烧,人受伤。甚至献出了生命。1941年冬日寇偷袭水窑一所时,住在工厂附近的彭清礼一家被敌人抓去,严刑拷打,追问兵工厂的机器埋在什么地方。彭清礼-家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知道”。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枪杀了他的两个儿子及媳妇和孙子。彭清礼老俩口被日本侵略者丧心病狂地捅下悬崖。彭清礼老人虽被救幸存下来,但全家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彭清礼一家舍命护工厂的事迹,深深地埋藏在兵工战士的心中,民众爱工厂,工厂也处处关心群众利益。不管情况如何艰难,始终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拉货发运费,献物按价付款,出工计报酬,决不乱要差乱支派,使出力的农民得到合理的经济利益。每到农忙时节,工厂便组织职工帮助抢种抢收,工农同舟共济,患难与共,这是太行军事工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