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心一笑|报价¥9.00|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教育,各级各类教育,中等教育,综合,赵丽宏
品牌:赵丽宏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342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7805319987
·条码:9787805319988
·版次:2002年2月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赵丽宏先生的散文集萃,收录了70余篇赵先生的著名散文,以散文体裁所特有的自由精神和真实核心展现了这位巨人作家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用优美的文字书法个人之幽情,将作者对不同生活的真实感受一一呈现于纸上。这些散文时作者最初的散文,它们稚嫩,却很真诚,展现了作者当时各种各样的思绪和情感,使作者摆脱困境,走出逆境,快乐的生活。传达真实的感受,表述真实的思多成为赵先生的写作要义。本书中收录的文章是赵丽宏在他的哥哥时期写的散文,记录了他的人生体验,表达其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对文学的看法,是作者思想精髓的集中体现,也是做和呕心沥血艰辛创作的丰硕成果,对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培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本书本着激发青少年的文学情趣,学会感悟人生、认知生命的初衷,围绕作者的真实经历娓娓而谈,集纳了作者或忧愁或快乐,或感伤或激情,或憧憬或无奈的种种情丝,用唯美感性的文字教导人,指引人,安慰人,是一本相当优秀的散文集。
作者简介
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出生。1968年中学毕业后曾下乡"插队",种过田,当过乡邮员、教师。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萌芽》杂志社工作,曾任编委、诗歌散文组组长。1983年被选为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1987年应聘担任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常委。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岛人笔记》、《赵丽宏散文选》、《艺品》、《人生韵味》、《喧嚣与宁静》、《死之余响》、《在岁月的荒滩上》、《唯美之舞》、《日晷之影》,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等五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赵丽宏散文叙写清新明丽,重视创造诗的意
媒体推荐
自序
三十年前,我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插队”当农民。那时我不到二十岁,人生的第一页艰涩而又灰暗。在一盏微弱飘摇的小油灯下,我迷恋于读书,并开始尝试写作,文学像夜海中的灯塔,引领我走过黑暗,去寻找光明。我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当年写的文字,这是我最初的散文,它们稚嫩,却真诚。写那些文字时,我的心里丝毫没有当作家的念头,只是尽我所能用文字记录我的思绪和情感,写作使我快乐,使我摆脱颓丧。我也有各种各样的幻想,也曾编织虚构过故事,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散文和诗作为我主要的写作体裁。
我喜欢散文,因为它形式的自由,也因为它的真实。我珍视我显初开始写作时的心态,在社会和人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要保持这样的心态谈何容易,但我从未想过改变初衷。前些时候,曾有过散文能否虚构的争论。有人来征询我的意见,我的看法很明确,既写散文,就不必虚构,散文的特征就是真实。如果想虚构,那可以去写小说。用个性的表达方式,用属于自己的独特言语,记叙真实的故事,传达真实的感受,表述真实的思索,那才是散文的真谛。这样的真实,决不会妨碍文学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生活和人生千姿百态,写作者的表达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散文创作风格决不会单调划一。文坛的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文学的现状正在继续证明这一点。
收在这本书中的文章,是我在各个时期写的散文。它们记录了我的人生体验,表达了我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对文学的看法。这些文字,只是一家之言,毫无疑问,其中有我真实的感受和情绪,有我的思索,也有我的异想天开。它们也许离真理相去甚远,但还不至于无聊无趣。这本书的读者对象是青少年,我很高兴能有机会为他们编这样一本书。但愿我的这些文字能引起他们对文学的兴趣,也能使他们更珍惜现在这样能自由读书、自由思考的时代。
赵丽宏
二OO一年六月十八日于四步斋
编辑推荐
散文历来有着"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众多文学家,作家都喜欢以散文为题材进行写作,其真实性和随感性一再显现在人们眼前。"当代学生阅读经典"系列收录了众多著名作家的著名散文,对于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其审美情趣有着重要作用,是一套专为学生朋友们量身定造的丛书。
目录
编辑部报告
自序
沉默
光阴
历史
敲门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记忆中有一个寒冷的冬天。呼啸的北风里,冰雪覆盖了一切,世界变得惨白而单调。在冰天雪地中行走,觉得自己就像是严寒中一根颤抖的枯枝……那年的冬天似乎特别长,二三月的天气,依然冰霜铺地,看不到一点春天即将降临的迹象。
一天早晨,踏着浓霜在湖畔行走,我的眼睛突然一亮:罩着霜花的湖沿冻土中,竟钻出了几根粉红色的小尖芽!这是芦芽。这些又细又小的芦芽,看上去是那么嫩,那么可怜。使我惊奇的是,它们怎么能从还未开冻的泥土中钻出来?湖沿上那些冻土简直就像石头,可以使锋利的铁锹卷刃。整个冬天,冻土都以威严强悍的面貌傲视着世界。阳光的照射可以使它们融化于一时,但是只要夜幕降落,只要寒风一起,它们便悄然封冻,成为铁板一块,连顽强的蚯蚓也无法突破它们对大地的封锁。它们好像要把春天永远封锁在冰冷的黑暗之中。此刻,这些又嫩又小的芦芽,却犟头倔脑地从冻土下钻出来了。
这是生命创造的奇迹,是春天最初的脚步。寒冬的堡垒就在这轻轻的脚步声中崩溃了。此后,我每天以一种欣喜的性情观察这些芦芽,看它们一天天长高,逐渐抽出青青的嫩叶,长成一株株纤秀的小芦苇。我为芦苇的生命力而惊叹,也为姗姗来迟的春天而庆幸。几乎就在芦苇吐绿的同时,整个大自然都开始从冬眠中苏醒过来,荒芜的大地渐渐被美丽的绿色覆盖……
春天终于来了!
在儿时的记忆中,故乡是一艘在风浪中行驶的大船,是一片开满银色芦花的沙滩,是一辆吱吱呀呀穿过绿色原野的独轮车,是小河、竹林和袅袅飞升的炊烟……
这种印象是朦胧的,像一首飘忽美妙的诗。我出生在上海,在上海市区长大,回故乡,只是学校放暑假时偶尔的活动,是了不起的远足了。那时候,觉得崇明岛很远,坐在小而拥挤的轮渡上,颠簸很长时间,才能看到从浩瀚的水面上露出的那一线绿色。是的,在我最初的印象中,故乡就是那一抹淡淡的绿色。到后来,那一抹绿色才慢慢缤纷扩展,成为具体的画面。
在那一片黑褐色的沙滩上,早巳消失了我当年留下的小小的脚印。记得我曾经和家乡的孩子们一起躺在沙滩上,仰望着蓝天白云,倾听着江潮的音乐。就在我沉醉在辽阔自然的天籁之中时,突然感到身上发痒,低头一看,竟是无数小如蚂蚁的螃蟹,它们成群结队,密密麻麻地从水里爬上来,就像遍地透明晶莹的细小珍珠,在阳光下无声地滚动,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我惊喜地在沙滩上凝视这些奇妙的小生命,我无法想象,这些蚂蚁般的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