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文学2006

分类: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李旻,曹世瑞主编
出 版 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字数: 154000版次: 1页数: 183印刷时间: 2007/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11054664包装: 平装目录
文学前沿
论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对举关系
底层:表述与被表述
近期文论中的底层论述述略
“纯文学”反思与“政治的回归”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未来
“新世纪文学”:概念生成、关联性及其审美特征
行进着和展开着——我看新世纪诗歌
“向城求生”的现代化诉求——90年代以来新乡土叙事的一种考察
新世纪乡土小说叙事的现代性审视
城市文学:无法现身的“他者”
物化:消费文化语境中女性写作的新症候
目前作家的文学处境
文学与消费时代
市场化年代文学的文化表演
从消费关系座架看文学经典的商业扩张
影视时代的小说生产
消费时代的文学,呼唤浪漫主义精神
想象的中产阶级与文学的中产化写作
文学与大众传媒
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场裂变——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
传媒趣味与文学症候
新闻话语与文学变迁——试论现代社会的文本建构及叙事景观
论当代大众传媒与纯文学的生存空间
文化观察
人在韩剧中
别忘了祖传秘方
饕餮盛宴与茶泡饭的滋味
异元批评和过度阐释——金庸小说研究与批评中的两种常见现象
城市生长的隐喻
电子游戏——卧室里的大象
……
文学批评之病
重建中国文论
现代文学研究
创作评谭
文学视野
文论杂谈
热点追踪
艺术点击
争鸣与讨论
网络文学新探
西方文论动向
学术会议要览
索引
书摘插图
文学前沿
论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对举关系
朱寿桐在2006年第1期《文艺理论与批评》中撰文指出,人们怀疑文学的“雅”、“俗”之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雅文学”和“高雅文学”、纯文学、严肃文学等并不恰当的概念所带来的不良刺激及其产生的驳诘。事实上,通俗文学中“雅”的成分不仅很多,而且往往超过非通俗文学。从“雅”的价值观念出发不仅能给“雅”、“俗”文学予以相应的定位,而且会使得这种定位的努力陷入尴尬的困境。同样,对文学作“纯”、“俗”之分,即将“纯文学”用作“通俗文学”的对举概念,也会遭致这样的尴尬。在相对于通俗文学的意义上以文学的“纯度”来认定非通俗文学,毫无疑问会陷入理论上的尴尬。而在具体的文学分析中,通俗文学何以不像“纯文学”那么“纯”的问题依然会遭致有力的责难和驳诘;以“纯”作为基本价值观念同以“雅”作为基本价值观念一样,都很难对通俗文学与非通俗文学进行成功的定位和清晰的区分。以“雅文学”作为非通俗文学概念的界定,只是拘泥于“通俗”乃至“俗”的对应词语,是对“通俗文学”概念最简单的语义回应,而“纯文学”的命名只不过是在相对于通俗文学的意义上对一般文学性质作同义反复式的强调。如果说文学表现的思维因素是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所共有的,则它们之间在这种思维的性质和范围上所体现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精英文学的思维始终是精英型的思维,带有鲜明的先锋性和社会关涉意义。相当多的精英文学家在他们的精英型思维中倾注着社会关注,尤其是在现代中国,社会使命和历史责任感已成为精英文人必备的情怀和基本的价值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