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解读

分类: 图书,法律,经济法,自然资源和环境法,
作者: 孙佑海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38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30487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为了便于有关单位和人士学习这部重要的法律,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和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参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工作的同志集体编著了本书。本书力求将〈水污梁防治法〉的修订背景、主要内容和确切含义,以简明扰要,准确清晰的方式给予解读。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
第二条 适用范围
第三条 水污染防治的基本要求
第四条 政府职责
第五条 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第六条 科技进步和宣传教育
第七条 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第八条 水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第九条 违法行为的界限
第十条 公众参与和表彰奖励
第二章 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
第十一条 水环境质量标准
第十二条 省界水体适用的水环境质量标准
第十三条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四条 标准的修订
第十五条 水污染防治规划
第十六条 维护水体生态功能
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环境影响评价的“三同时”制度
第十八条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第十九条 信息公布
第二十条 排污许可制度
第二十一条 排污审报登记和处理设施的使用管理
……
第四章 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五章 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
第六章 水污染事故处置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附录
书摘插图
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质就是经济的发展应当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的基础之上。
在早期的环保活动中,人们往往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即通过技术进步对因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进行治理,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一方法由于成本代价高昂,往往不易于得到企业界的支持,因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缓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在关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辩论中,萌发和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80年,联合国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持续发展。1983年,应联合国秘书长的要求,联合国发起成立了关心地球问题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出版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报告即《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中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世界贫困人民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
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该报告还提出,当代存在的发展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都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传统发展战略造成的,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只有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即“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后来逐渐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
